Search for:
Menu
Skip to content
關於一小步 About us
忙碌公民日誌 Journal
專題庫 Feature
行出一小步
與社區人食餐飯
要不要住在一起?
一起活着
開一間改變世界的小店
行在地上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
小步台灣
實習生的實驗
亞公角山社區實驗
少年啟蒙記
大家的社區小故事
煮一個新年本土靚餸
成為一位社區營造者
做一個街坊故事館
讓藝術與社區對話
辦一所民間學堂
行動者故事館 Stories
世界 Be a traveller
信仰 Heaven on earth
媒體 media as conscience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綠色 sustain our land
藝術 life is art
一小步實驗室 Trial and Error Lab
試錯工作室 Trial Workshop
搞錯星期五 Error Friday
About us
參與「一小步」recruit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與社區人食餐飯
【與社區人食餐飯 4】街坊帶路:讓社區導賞成為街坊的發電站
2018 / 07 / 27
行出一小步
我們的覺醒,時代一小步
2018 / 07 / 06
與社區人食餐飯
【與社區人食餐飯3】灣仔廣義梁柏堅:忙碌公民,其實是幸福的
2018 / 03 / 20
與社區人食餐飯
【與社區人食餐飯2】Go Cup走杯:真係好想人人帶私家杯出街
2018 / 03 / 14
與社區人食餐飯
【與社區人食餐飯1】盲蹤踪:想講你知,跟視障朋友攝影好快樂
2018 / 03 / 06
要不要住在一起?
老圍林叔叔:親手為街坊打造一個無污水家園
2018 / 02 / 09
亞公角山社區實驗
亞公角自家社區實驗:一次跟官員和議員打交道的公民經驗
2018 / 02 / 02
要不要住在一起?
好宅:共住背後,藏了更大力量
2018 / 01 / 17
要不要住在一起?
龐一鳴:為什麼要住在一起?── 共居的社會意義(下)
2018 / 01 / 08
要不要住在一起?
龐一鳴:為什麼要住在一起?── 拉闊共居的想像(上)
2017 / 12 / 29
要不要住在一起?
藍屋探訪記:一隻貓,一羣新舊居民,串連起一個社區
2017 / 12 / 13
實習生的實驗
【實習生的實驗】不求人:不如試下自己做衫?
2017 / 11 / 09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Run Of Page:讓跑步和讀書的汗水灑進社區
2017 / 11 / 03
實習生的實驗
【編輯的實驗】如何購買負擔得起,又漂亮的慢時裝?
2017 / 10 / 24
實習生的實驗
【實習生的實驗】問清楚:到底什麼是「血汗工廠」?
2017 / 10 / 12
實習生的實驗
【實習生的實驗】隨街拍:You are what you wear?
2017 / 10 / 01
實習生的實驗
實習生的實驗2017:老編的血汗間條衫
2017 / 09 / 28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閒地攤:送舊物到地攤再生的拾荒青年
2017 / 09 / 07
亞公角山社區實驗
一年一度的亞公角社區實驗:一次爭取開放草地的實驗
2017 / 08 / 22
一起活着
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線:為學生鬆綁的救亡行動
2017 / 08 / 18
一起活着
死嘢:認真幫人「找死」的死亡使者
2017 / 08 / 10
一起活着
山城樹窿:為同學開一個隱密的同輩輔導室
2017 / 07 / 28
一起活着
許寶強 X 學生:讓我們討論自殺 (下)
2017 / 07 / 19
一起活着
許寶強 X 學生:讓我們討論自殺 (上)
2017 / 07 / 18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GreenPrice:畢業前,開一間賣過期食品的超市
2017 / 06 / 30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生活書社:畢業前,開一間學習生活的小店
2017 / 06 / 19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王美鳳:開一個難民廚房,讓大家都到我們這裏來
2017 / 05 / 24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陳家良:願單車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2017 / 05 / 12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
John Erni:用文化研究跟少數族裔同行
2017 / 04 / 19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軸物行者:在土瓜灣重建之前,用單車載街坊愉快一程
2017 / 03 / 30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
土家:來學烏都語,一門本土常用的「外語」
2017 / 03 / 24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
Translate for her:WhatsApp上的姊妹信箱
2017 / 03 / 06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
[行動實錄]在九龍清真寺漫遊一個下午
2017 / 02 / 23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
共融館:讓街坊跟巴基斯坦鄰居做個friend
2017 / 02 / 17
搞錯星期五 Error Friday
謝斐: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2017 / 01 / 27
搞錯星期五 Error Friday
JupYeah 執嘢:擁有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少確幸」
2017 / 01 / 13
小步台灣
人生百味:用盡所有方法點亮街頭
2016 / 10 / 14
實習生的實驗
過幾天徹底的輪椅生活,可以嗎?
2016 / 10 / 08
實習生的實驗
兩個星期只吃素,可以嗎?
2016 / 09 / 28
實習生的實驗
用20天減少一半生活垃圾,可行嗎?
2016 / 09 / 23
實習生的實驗
在街頭開發一個迷你「非正規公共空間」,可行嗎?
2016 / 09 / 14
實習生的實驗
實習生的實驗 2016:那些需要身體力行的事
2016 / 09 / 14
成為一位社區營造者
街坊書櫃:為天水圍人開一個隨街閱讀的平台
2016 / 08 / 26
亞公角山社區實驗
我哋又嚟社區實驗:亞公角山順風車
2016 / 08 / 05
社區 connect the people
阿謙:開一個讓街坊休息的空間
2016 / 07 / 21
成為一位社區營造者
德昌里三號:一個人搞的社區中心?
2016 / 04 / 11
熱門文章
古洞北:琴姐的巧手重慶餃子
跟隨豁然走到了終點站,是古洞北少數有機農場:富琴有機火龍果農場。 農場主人琴姐當天忙得很,早上才招呼了一班幼稚園小人兒參 […]
生態糙米 + 西洋菜 Q&A
Q : 為什麼說糙米比白米健康? A:這與稻米的構造有關啊。糙米是稻米脫殼後的米,保留了粗糙的外層,這包含皮層和胚芽,要 […]
塱原: 金銀蛋炒生態西洋菜
這天是由「港嘢」的小廚們泡製塱原菜式,先煮「金銀蛋西洋菜」。 西洋菜故然是從田裡新鮮摘回來的—每年稻田休耕時就會變成西洋 […]
塱原:種米為餵雀
今天香港,若沒有強大的信念在背後支持,真的很難堅持耕田。我們個多月來跟着「港嘢」走訪了不同的農場,聽着每個農場的初衷和故 […]
南涌農家午餐
我們去到南涌找何叔叔時,他已經煲落湯,炆定冬菇了。 何叔叔是活耕建養地協會的全職農夫,照顧協會租的田,也住在這裏,和狗兒 […]
南涌:人養地,地養人
要講南涌和活耕建養地協會,就必須要細緻地描述我們所見的一樹一木。因為整個旅程,除了是看本土生產,幾乎是一個靈性之旅,盡收 […]
老農田的麻辣涼拌萵筍
總覺得,只有喜歡吃的人,才會認真種田。葉子盛反駁:「我不喜歡吃,但我喜歡煮。」 而且,他認為,一煮就要認真,因為如果「食 […]
老農田:你耕多兩日田先啦!(修訂版)
[編按:文章刊出後,知道有資料錯誤,再查證後重新修訂了。謝謝各位指正及包容。] 「都係嗰句啦,你耕多兩日田先講啦。」葉子 […]
馬寶寶社區農場:城鄉之間,抗爭日常
星期三來到馬寶寶找Becky(區晞旻),正是她一星期裡較忙的一天。「星期三呢,要處理每週客人買菜的訂單啦,下午農墟就要幫 […]
馬寶寶社區農場:全素農夫午餐(一圍用)
訪問Becky前,基於記者的責任(實則是「為食」),總是在追問Becky「今日有乜餸?」。Becky總是說,「睇下今日有 […]
[繼續報道]人物訪問,不應該只得一種
陳曉蕾的採訪極有口碑,因為不只有實淨的見地,更吸引的是觸動人心的訪問。我們都愛看故事,但人物訪問的意義,不止於看見離奇曲 […]
陳曉蕾:繼續報道──香港記者條路可以點樣行?
2014年是香港新聞自由跌至新低的一年。商台主持李慧玲即日被炒,《明報》總編輯劉進圖被襲,去到7月尾,以蔡 […]
菜園村農業先鋒田:阿竹的春菜炆臘肉
春菜,有大又綠,是阿竹預先從田裏摘下來的。 臘肉,肥美油潤,是港嘢特登到西環搜購回來。 本地生產的美味,就成了一道簡單的 […]
菜園村農業先鋒田:由最初的變革說起
「菜園村農業先鋒田」,名字聽起來就已經相當有革命的味道。 事實上,它真的來自一場變革。 4年多前,香港剛開 […]
好好食Q & A:春菜、芥菜和臘肉
春菜和芥菜有何不同?要點煮啊? 上面兩棵菜,哪棵是春菜,哪棵是芥菜? 「芥菜和春菜都是差不多時候出來的,它們都是冬天長得 […]
< previous page
1
2
3
…
7
8
9
10
11
12
13
…
20
21
22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