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Cman聽減廢就聽得多,但她卻從沒試過。她在這個暑假決定用20天木來一次完全減廢生活,不製造一件垃圾。最後這20天的實驗成功嗎?她又製造了多少垃圾?

環保,減廢這些「老是常出現」的話題,在街上隨意找一個人也可以說出十個環保減廢的原因和方法吧!

但問心嗰句,我們有幾努力去實踐呢?這個問題,最近常常浮現腦海。

今年暑假,政府推出了新款垃圾桶,縮小投入口,覺得就可以減少大家拋垃圾,被批評是治標不治本;特首和政府高官到沙灘清理垃圾,再呼籲市民源頭減廢… … 在Facebook 上大家討論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看到一段由台灣《台客劇場》製作的兩段短片:《便利人生一週累積多少垃圾?》、《愛地球人生一週累積多少垃圾?》,鼓勵別人開始環保生活。


短片有近四十萬點激率,也有逾萬人分享在社交平台。

在Like、Share、Comment後,我們在生活上可以作出甚麼改變?
我在想,把實驗搬到香港,結果又會怎樣?

好吧,不如用此作為我的社會實驗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實行過程:

實驗分了兩個部分,在首10天,我會按平日的生活習慣,把生活中製造的垃圾收集下來,先作記錄﹔在其後的10天,在生活中找出改變的空間,以目標是減少一半或以上的生活垃圾,再作比較。

(注意,因為衞生問題,沒有把紙巾、廚餘、衞生巾收集下來,因我相信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的垃圾來源。)

第一階段:10 天便利人生

唔,其實就是按照平日的習慣生活。先看圖看真相。day-1-10-page-001_1

在「方便」的10天裏,我一共收集了108件垃圾,當中90%也是來自食物,共有74件(超過68%)是塑膠製品:膠樽、膠盒、飲管、膠袋、包裝等等,外出吃飯,不論是堂食還是外帶,也總會製造了3、4件垃圾。

實驗本來的目標是檢視自己製造的垃圾,現在更額外留意到自己的飲食習慣,一天下來,吃了多少零食,用了多少包糖,喝了多少杯凍飲。10天下來,11個飲料樽,12條飲管,原來我會喝那麼多冰的飲料,卻很少喝水;27件零食包裝,16件來自快餐店的垃圾,原來我很常吃快餐,零食(唉…..)。

於是,我為接下來的10天定了大方向: 既然垃圾主要來自日常生活中為求方便的飲食習慣,我就主力從日常飲食下手,自備容器和餐具,減少使用飲管。

 

第二階段:10天盡力減少垃圾!

到了作出改變的10天,當然在這10天裏我可以完全不消費,不外出食飯,應該可以製造最少的垃圾,但我不希望只在這10天裏勉強地作出改變,為做實驗而做實驗,更重要的是,以後如何持續地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製造垃圾。因此,在接下來的10天,我也會如常的上班、出街食飯,從中找出改變的空間。以下就是我的準備和少許觀察:

1) 自備食物容器和餐具

自備容器和餐具可以減少使用即棄餐具,但每天帶着以上的餐具到處走有點麻煩,我開始多想一想,知道當天將會去甚麼地方,做甚麼事情的時候,便知道自己需要準備些甚麼。

img_4265_1

水樽--裝水又得,買外賣飲品又得
夏天在香港出門,不消5分鐘背脊已經濕透了, 經過便利店,飲料店的時候,腳步總是不自覺被吸了過去。有的時候即使水樽裏還有水,還是要在街上買飲料,享受那冰凍的飲料流過喉嚨那一下的快感,於是便遺下了一個需時450年才可被分解的膠樽。在首10天, 我幾乎每天都會喝掉一支飲料,膠樽、飲管、膠套的垃圾也自然產生不少。在接下來的10天,我出門都會帶備自己的水樽,到有飲水機的地方,便會預先把水樽裝滿。其實只要當下喝水舒緩口渴的感覺,買飲料的欲望也沒有那麼大。

水樽除了可以裝水,我還試過拿去買外賣飲品。

montage-2

左至右:連鎖咖啡店、便利店、台式飲品店

在10天裏, 我到過台式飲品店、便利店和連鎖咖啡店購買飲料,請店員把飲料裝到我的水樽裏。一開始提出時,我也會尷尬,怕被拒絕,怕麻煩店員。台式飲品店和便利店的店員也有些錯愕和疑惑(想必他們很少遇到這樣的客人吧),但他們都沒有拒絕我。在便利商店購買咖啡時, 雖然店員也是先用即棄膠樽把咖啡沖好, 再倒進我的水樽裏,但之後也把即棄膠樽洗好, 放回去重用。另外,一直也知道到該所連鎖咖啡店用他們的環保杯買飲品有3元的折扣,原來拿其他的杯也同樣可以享受這個優惠,店員還先替我量度水樽合適的容量。

[小提示: 自備樽口較大和容量合適的水樽, 方便店員把飲料裝進水樽;還要留意環保杯的材質,不同材質的耐熱程度也不同。]

 

飲管--走冰走甜都得,就是走不了飲管
之前的10天下來,我一共收集了12支飲管,那麼一年下來,一個人可以消耗上數百支的飲管!既然如此,我索性連飲凍飲的習慣都試試戒掉!一直知道冰的飲品對女生的身體不好,但也抵受不住凍飲的誘惑,但這個夏天,為了減少使用飲管,我多喝了熱飲,慢慢也適應下來。而且凍飲也不一定要用飲管,平常我會用飲管把奶茶的奶和茶搞勻,現在拿鐵匙羹一樣可以。

在餐廳叫凍飲時,我也嘗試請店員「走飲管」, 即使店員在單子上也寫上了備注,但很多時候下單和送餐的店員也不是同一人,所以送到餐桌時,飲管還是「走不了」。 只有在自助的餐廳裏,才可以自行「走飲管」。

收據也是很難避免的垃圾,每次消費也有收據,有的時候還不止一張。但即使客人要求不用收據,也只是換了店員的手替我們把收據扔到垃圾桶而已。

[小提示:如果認為直接用杯子喝不衞生的話,市面上也有環保不鏽鋼飲管/玻璃飲管出售。]

 

環保盒
香港人一個接一個的日程,沒有時間安靜的坐下來吃飯,很多時候三餐都是在路途中解決,麵包和快餐便成了恩物。在十天裏,我分別到過小型、大型連鎖麵包店,連鎖快餐店和小食店,自備盒子外帶食物,也只有一次在快餐店遭到拒絕。

 

montage

那天在太子的麥當勞,請店員不用包裝食物,直接放到我的盒子時,「不可以, 我們的食物都要用我們的包裝!」,只好請店員連着包裝,放在盒子裏。本以為盒子裏便是漢堡包,基於衞生問題, 店員也不好用手把漢堡包拿出來,但原來盒子裏還有包裝紙,雙重包裝令我多製造了一件垃圾。不過,在沙田另一間麥當勞,店員卻沒有拒絕我。相信他們也沒有劃一的準則,只是視乎個別店員的做法,所以即使被拒絕一次也不要灰心,繼續嘗試。

img_4183_1

盒中有盒的無奈

不過,有時還是很難避免使用到即棄餐具和膠袋。例如在餐廳吃飯時, 焗飯的錫紙盒,魚生飲的膠盒,或是大部分連鎖麵包店的透明麵包膠袋。即使店員願意把食物從即棄膠盒中移到我的盒子裏。那個即棄器具其實也不能重用,依然成為了垃圾。但當然,我也會考慮到店員的難處,畢竟他們有自己的工作模式和習慣,自攜容器或許令他們較難預計分量,尤其在繁忙時段,或會令他們的工作更繁複。

img_4445_1

2) 轉用布衞生巾

在我開始「環保人生」的第一天,我的經期也悄悄的跟着來臨……本來一直希望經期不要在這個社會實驗中來臨,可是她就是那麼的任性……(汗)

衞生巾是女性不能避免的垃圾,每次週期都要使用逾10塊即棄衞生巾,一次10多塊,一年12次……女性由12、13歲開始經期,到50歲停經,30多年,女性一生會製造了多少由塑膠製成、不可自然分解的衞生巾垃圾?(天啊)本來也想悄悄的忽略掉這一塊,但又想徹底減少垃圾;加上我一直也聽說過有關布衞生巾,但總是沒有動力去嘗試,這次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去試用布衞生巾!

上網找資料時,發現很多賣布衞生巾的也只有網上店, 訂購也需時好幾天,但我的經期也只有這幾天,還好最後也找到一間寄賣店, 當天放工後便去買了。因為我是第一次使用, 便先買了一塊先作試驗。

對於布衞生巾,我一直擔心的:會流出來嗎?會移位嗎?會很麻煩嗎?

買回家後,清洗和曬乾也用了一天,隔天再用的時候,已經不是高流量的日子了,所以也很放心的用。用了一整天,沒有移位,也沒有異味,只是回家後多了一個工序——用水加洗衣粉浸泡,再用手清洗兩次,已經看不到污漬了。看來要習慣使用,比想像來得容易呢。

img_4292_1

實驗結果和感受:
在減少垃圾的10天裏,我的垃圾量較前10天減少了4倍,一共製造了26件垃圾,當中7件是塑膠製造,包括一支膠飲管。

day-11-20-page-001_1

實驗剛開始時,我常常忘記把垃圾收集起來,像是收據,包裝紙,一到手就是往垃圾桶丟,頭也不回。我想想,這應該是因為我們知道垃圾丟到垃圾桶後,有清潔姐姐清理。清理了,就「眼不見為乾淨」,沒再去問到底,由公司垃圾桶,再到垃圾收集站,最後是堆填區後,然後這些垃圾會怎樣了?所以丟垃圾幾乎是無意識的習慣。

但這10天,我學會了小心翼翼對待我的垃圾。喝完的樽或罐,要找廁所洗乾淨保留,不然這些垃圾放二十天,必定會發臭和吸引蛇蟲鼠蟻。在收集垃圾的第7天,垃圾裏豆奶盒中餘下的豆奶流了出來,把袋子中其他垃圾都弄髒了,又臭又濕, 那刻真的有衝動把整袋垃圾直接扔到垃圾桶,一了百了,我不用再處理它們。但最後,我還是花了好一些時間,把垃圾弄乾淨,洗好。

這不只是為方便記錄,也是迫自己去面對每天製造的垃圾和爛攤子。久而久之,10天下來,為了不想背着那麼多垃圾到處走,每次消費時,都會停一停,想一想,自己開始對丟垃圾的行動變得較為有意識。

我當然了解,這次的實驗距離零垃圾生活,很遠很遠。

但,不是遠就不開始。

有身邊的朋友,看見我不用飲管後,也跟着嘗試;也有餐廳的叔叔對我說: 「妹妹, 很環保呀!」由一個人開始,感染身邊的人,切實的行動便是最真實的示範,擁有最強的說服力,其實不止身邊的朋友,其他的客人、店員、路人也可能因為你的嘗試而被感染。

從今天開始,我會繼續:

  1. 留意自己製造的垃圾,哪些其實可以避免?
  2. 多想一下自己的需要,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3. 購買食物時,自攜容器和餐具,有禮貌的拜託店員, 也理解他們的難處。

這不只是一個為期20天的實驗而已,20天過去了,但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改變的開始,讓我嘗試踏出第一步。或許生活中沒有一個很大的誘因讓你決心改變方便的生活習慣;用少一個膠樽,用少一個膠袋,或許對你的生活不會有很大的好處,人生不會因此而變得一帆風順,戶口不會因此多了幾個零,甚至不會有人因此而感謝你,這樣只是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對環境負責任。這不是甚麼偉大的貢獻,不需要甚麼偉大的原因,只要你想,便可以做到!

(全文完)

text and photo by Cman

edit by Dy

 

實驗源起:實習生的實驗 2016:那些需要身體力行的事 

其他實驗記錄:[實習生的實驗]在街頭開發一個迷你「非正規公共空間」,可行嗎?

[實習生的實驗]兩個星期只吃素,可以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習生簡介:
profile-pic_cman
Cman,人類學系學生(別以為只是讀人類進化史啊)。剛畢業卻又不願面對社會,常常處於迷茫中,仍在嘗試,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