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社區人食餐飯 4】街坊帶路:讓社區導賞成為街坊的發電站 Luke創辦社區導賞團社企「街坊帶路」,他相信導賞能為街坊尋回自己和在社區的身分,讓每個人不再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而是有所歸屬,如此社區便愈來愈有活力,不再死氣沉沉。
【與社區人食餐飯2】Go Cup走杯:真係好想人人帶私家杯出街 「Go Cup走杯」是Mi和Edmond兩年前開始推動香港人自攜杯子去咖啡店,以減少使用外賣杯。在「與社區人食餐飯」專題,他們就分享到改變社會風氣的艱難。
【與社區人食餐飯1】盲蹤踪:想講你知,跟視障朋友攝影好快樂 2018年伊始,我們很想跟行動者朋友吃一頓飯 —— 見見這些朋友,聆聽他們的新年計劃。第一個飯局,請來創辦「盲蹤踪」的Fishing,談談她與視障朋友攝影的樂趣。
亞公角自家社區實驗:一次跟官員和議員打交道的公民經驗 亞公角山的社區實驗,一直沒有停止。最近我們有機會跟山上的弱能院友的家長和職員,與運輸署官員和區議員會面,爭取單層低地台巴士行走社區。究竟跟官員見面,是一次怎樣的經驗?
龐一鳴:為什麼要住在一起?── 共居的社會意義(下) 龐一鳴最近參觀由全幢唐樓改建成的私營「青年宿舍」,當中有許多看不過眼的地方。他借此分析西班牙與日本兩個成功的共住計劃,認為共居不止於解決居住問題,其實可以創造更大的力量。
藍屋探訪記:一隻貓,一羣新舊居民,串連起一個社區 共居,是夢想嗎?在香港嘗試共居的計劃有「藍屋好鄰居」計劃, 讓有心人跟街坊住進藍屋建築羣。這計劃是如何進行?住的人有什麼經歷?這篇參觀記或許讓我們對共居都帶來新的想像。
【編輯的實驗】如何購買負擔得起,又漂亮的慢時裝? 你有掙扎過怎樣拒絕Fast fashion或名牌,讓穿上的東西,多一點意義,少一點別人的血汗嗎?編輯嘗試尋找「快時裝」以外的衣服,發現市面少有的手造衣服,她更嘗試了一些有趣的置裝方法。
【實習生的實驗】問清楚:到底什麼是「血汗工廠」? 什麼是血汗工廠?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為我們講解「血汗的成分」;而最大幫兇非品牌莫屬,但消費者也有責任。我們卻不一定要用罷買來喚回良心,那什麼方法可以抵抗血汗?
【實習生的實驗】隨街拍:You are what you wear? 實習生找來36位「九十後」年青人做街訪,他們了解什麼是生產地、衣服來源、工人薪金,以至「血汗衣服」嗎?來吧,一起看看我們有什麼發現!
實習生的實驗2017:老編的血汗間條衫 因為懶、文青,又易配搭,我們來來去去都去一兩間日本連鎖店買同款但不同色的間條衫。但這些連鎖店就如其他大品牌,擴張業務後成為「血汗工廠」之一。我們可以不做「血汗工廠」的幫兇嗎?
閒地攤:送舊物到地攤再生的拾荒青年 深水埗地攤和墟市,是基層市民的謀生途徑,也滿足他們日常消費,甚至是社交聯誼的地方。一羣大學生及初職人成立「閒地攤」,轉贈閒置物資,既幫助以地攤維生的人,也讓社區減廢。
手作人開舖的10大真實問題 開舖,是你的夢想嗎?但支出一闊三大,租金、裝修、存貨、人手等,樣樣要計過度過喎?在Trial Workshop的「手作人開舖攻略分享會」,請來Mishtar拆大家心中的問題。
真的變身鳥:由街市引發的織織實驗 荃灣鱟地坊小販市場,有藝術家、設計師與車衫好手開了一家專賣升級再造(Upcycling)的布藝產品小檔「真的變身鳥」,他們矢志要辦一場長期的實驗,讓自己與街坊好好上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