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一羣人,運氣不夠好,例如:無家者、單親人士或身心殘障的朋友,他們成為大家口中的「弱勢社羣」。為了協助他們改善生活,我們會捐錢、送物資、做義工,但公眾與他們始終保持着「協助者與受助者」的關係。除此以外,與他們同行的方式,就只有這些嗎?
這次赴台訪問,我們分別走訪了幾個與弱勢社羣同行的台灣單位,包括:《The Big Issue 大誌》、「人生百味」,還有本篇訪問的「三明治工」。他們都用創意的方式與弱勢的一羣相處,協助他們再次面向公眾,找到有尊嚴的生存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治工」的名字由來很簡單,因為他們三名成員本來只抱着做義工的心態,為社福機構做設計工作,而台灣叫義工做「志工」,所以就有這個特別的名字。(我們說笑他們注定不能增加新成員,否則就要改名了!)
至於這三名「志工」為何會走在一起,用藝術和設計,吸引大眾認識與弱勢相關的社會議題呢?就要由他們在大學的一堂課說起。
學藝術,先與弱勢朋友生活
「三明治工」共有三位成員:謝若琳、李萬鏗和曾韻潔,三人都是臺北藝術大學的學生。他們在大學研究院有一堂特別的課,是要到療養院上課。
「學校希望藝術系的學生不要只躲起來創作,而是跟社會有更多連結和接觸。當時的老師認識『樂山療養院』,這是一家有80年的歷史的機構,初期專門照顧痳瘋病人,現時則轉型照顧嚴重智力及身體殘障人士的社福機構;院長讓我們用一個學年去認識他們。」
若琳說:「第一個學期,我們只須細心觀察院友的生活作息,以及院內的資源和設施,直至第二個學期才用上專業知識,找主題去做有關藝術的治療計劃。」台灣的院校竟讓學生花這麼長的時間,學習跟社會另一階層的人生活,而不只學習自己的專業,我們覺得很不可思議。
在這一年,萬鏗完成的功課叫做「樂山機動隊」,用從院舍回收得來的碗、牙刷和風扇等等,改裝成電動樂器,敲打出提醒院友食飯和睡覺的聲響,然後再跟院友一起創作「刷牙歌」和「睡覺歌」。韻潔則做了一個叫「樂山飲」的計劃,因為她留意到院友平日都有喝自家種植花草的習慣,而且院舍內的自然生態和物種相當豐富,於是她用從院舍回收的材料,製作一台「飲品車」,讓到訪樂山教養院的訪客,可以用喝一杯茶的時間,輕鬆認識樂山的歷史和院友的故事。
有關「樂山飲」和「樂山機動隊」的短片報道:
這些功課,都是把原本廢棄的物資循環再用,重新設計成改善院友生活,又或幫助人認識院舍的物品;這過程就像告訴他們自己,一羣被社會遺忘的人,也有他們的價值。這一年的課堂,讓他們改變對弱勢朋友的看法,竟也改寫了他們的前路。
這次之後,三人受邀參與樂山教養院的院慶,以院友繪畫的插畫做院區佈景和路標,以及製成明信片等宣傳品。院慶過後,院方希望跟他們維持長期的合作關係,院長又不時介紹其他非牟利單位跟他們合作,若琳說:「其實我們最初只是抱着做義工的心態,但院長堅持要支付設計費和製作費。」
這些機遇,讓他們看到或許可以運用自己的專業,以藝術進入社會,讓公眾看到院友的另一面,填補社會與弱勢社羣之間的隱形鴻溝,「當時我是三人之中最早畢業,於是思考到,有沒有可能讓這樣的合作再延續下去?」
於是,2012年底,他們成立了「三明治工」,若琳解釋道:「跟樂山教養院合作的經驗蠻關鍵,如果只是一次半次的義務合作,可能就沒辦法做現在這麼久。我們開公司,以此作為事業,是因為長期合作,多了接觸社福團體之後,才發覺從前一直都沒有留意他們;當看到那些以前沒有留意過的事情,感覺就像器官打開,很有趣;這就明白公眾沒有發現弱勢羣體,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相關的經驗或接觸。我們覺得社會對於用藝術和設計去認識弱勢羣體,該是大有空間的。」一年多之後,他們更成功申請台灣教育部青年創業補助計劃,從而成立事務所。
用創意,做一頓下午茶
「三明治工」開業至今的定位,是讓大眾用另一種方式看世界,令一些本來老掉牙的公益議題以及其傳播方法變得有趣,啓發公眾的想象力,吸引人重新發現與接觸。
就像他們在2013年曾做過一個叫”Cookie news” 的計劃。做設計,竟跑去做新聞?其實這是以6款餅乾,用6款「報紙」模樣的包裝紙,介紹6個社福團體。若琳說:「我們想用有趣的方式,讓大家認識一些知名度不高、但服務做得很好的單位。」的而且確,平日收到社福機構的簡介單張,我們有耐性仔細閱讀嗎?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但要是變成一邊吃下午茶,一邊看設計精美的「報紙」,便大大増加了可讀性,也扭轉公眾閱讀社福團體介紹的觀感。
他們更動了一個小心思,就是由餅乾的外形到味道,都緊扣各單位的理念和精神。若琳舉例說,其中一個單位有大部份的服務對象是漸凍人族群,餅乾的造型是那單位像破裂冰山的標誌;另一個單位是關注動物權益,則用全素餅乾;還有一個是花蓮的生態農場,他們那款餅乾材料都用自家種植的土鳳梨,「當時大家在展覽時都可以買這6款餅乾;而土鳳梨味太受歡迎,所以製造餅乾的廠家後來持續與協會訂購原料,推出土鳳梨新口味呢!」
這次合作,還令這些社福團體發現這種合作模式,既可以開發新產品,又能夠與生產商和消費者連結,更成功吸引公眾認識,是三贏的局面。
以設計,讓人理解殘疾人士處境
社會另一羣弱勢朋友,是使用輪椅的殘疾人士。台灣人跟香港人一樣,一般都明白他們行動不便,盡量予以協助,社區也似乎建有不少無障礙設施。
但其實健全的人對於輪椅使用者的真正認識和想像仍是非常有限。
於是,「三明治工」開始了一個叫「極速傳說」的計劃,嘗試用幽默的方式,讓人代入行動不便者的處境,理解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他們從關注行動不便者單位「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那裡得到一批快要丟掉的輪椅,改造成形狀有趣、有速度感的車子來作展覽,「輪椅予人感覺是速度很慢,椅子上的人也像是生病了,這展覽就是要改變大眾對輪椅的概念啦!」若琳笑說。
更好玩的是,他們由輪椅拆出來的零件,一部份用來做一條賽道,另一些則組裝成一架模型遙控車。於是輪椅不再緩慢,玩的人只感到很高速、很刺激!
當參加者開動這架遙控車時,還可透過安裝在車頭的鏡頭,在大熒幕上看到沿路的環境,若琳說:「這條賽道不容易玩的,因為障礙物都是根據台灣的實際環境而製作,反映行動不便者使用道路設施時的困境。」如果不是她讓我們看一條「賽道」的短片,真的不能相信那些荒謬的道路設計是真實的,例如行人通道上有一條大柱擋住去路,又或斜坡通道是呈極陡峭的S形,輪椅使用者需以高速扭動輪子;要知道他們不是一級方程式賽車選手,怎有能力行動無阻?
「我們用『速度』作為切入點,是因為有障礙的人和健全的人,都有速度不順暢的時候,這是彼此的共同的經驗,例如塞車、交通工具不便等。看了這個展覽,健全的人便會明白,對於行動不便者而言,做成速度不順暢的原因,其實多數是環境配套問題。」若琳希望,每個人在城市中都找到舒服的速度,「那就是讓人幸福的城市。」
要令城市變得幸福,人人共存,她認為,所有人都要付出努力:「台灣在無障礙設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爭取這些設施,不只是行動不便者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我們有必要去讓公眾明白。」
但他們並不是要去倡議社會改革,而是找到自己可以在社會影響的位置,「我們沒有很大的能力去直接改變世界,惟有藉着藝術計劃,讓公眾對社會議題有重新的想象。」
看看這條短片,設身處地的感受行動不便者的困難:(記得留意片頭的「極速傳說」的標誌,髮型充滿動感啊!)
把產品,連結資源
訪問尾聲,「三文治工」送上一盒由他們設計的茶葉。圓筒形的茶葉盒,院友拼上老師的樣子,還寫上院友給老師的說話:「我最愛樂山手作班老師了,送她紅茶,感冒快快好,多喝水!不要減肥!」十分可愛窩心!
這是三人近來的嘗試,用產品連結了數個組織。「我們跟一個本土生產單位合作做茶葉禮盒,那是台灣出產的無毒種植茶葉。」
他們製作時想,怎樣做才會更有意義,讓人認識更多羣體呢?於是他們先到樂山教養院,與院友喝茶聊天,跟他們用茶葉拼出老師的樣子。若琳讚賞道,「院友的圖案真的很漂亮!於是我們想到,用來變成商品的包裝,帶出他們都擁有藝術能力,這個很重要——大眾不能只看到弱勢社羣可憐的一面,也應該要看到其他面向。」後來他們又運用人脈資源,聯繫一個幫助單親媽媽或弱勢家庭婦女的單位負責,負責茶葉包裝。
以後每次喝這個茶葉,在欣賞縷縷茗煙時,我們就會想起「三明治工」——三位青年設計師在產品細節中,讓人看到各個弱勢社羣的獨特性。也許平素那種以憐憫和愛心的方式,向公眾宣傳要關注弱勢社羣,看多了會令人變得麻木,失去關注的動力;而像他們用藝術參與社會,是一種富新鮮感的媒介,讓弱勢社羣被大眾以新的視點,去獲得社會的尊重,也更能有尊嚴地生活。
Text by Kuen
Edit by Dy + Gi
Photos by Andy Wong(部份相片由「三明治工」提供)
*感謝香港文學生活館提供訪問及拍攝場地
想看更多:
小步台灣 ─── 在鹽酥雞與珍珠奶茶之間的考察(系列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