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覺得這間咖啡館可以改變世界?」 Je T’aime的老闆George認真地問,我還未來得及回應,他說:「我覺得我未做到啊。」

Je T’aime咖啡館,在上水新功街開業4年,是區內的小地標。既名「Je T’aime」(法文的「我愛你」),館內彌漫着浪漫氣氛,是淡黃的燈光、白色花布梳化與浪漫的貓咪壁畫;只是,轉頭望出窗外,就是忙着落貨的大貨車、一板板的金莎朱古力(或益力多),和許多在講電話做大生意的急躁行人。

那就像是兩個世界。

面對這個落差,George和太太Sharon認為更需要留守上水。「我們覺得有需要為上水,留下一個讓人慢下來、沉澱和閱讀的空間。」George說。

當他們為忙得透支的社區,盡力保存生活的節奏;社區也回饋他們的努力,與George 和Sharon一起營造咖啡館,想像這空間的可能性,讓它成為區內獨一無二的風景。

如果說,Je T’aime要改變世界,可能真的太高太遠。那不如說,這間咖啡館正與上水社區彼此滋養,一同改變。

DSC_37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一間咖啡館,就是一個小社區。」George說,他本身是社工,最喜歡看舖順便與客人傾下偈。「想賺錢的人不會開咖啡店,但開咖啡店可以賺到好多東西,例如朋友。」

他頓一頓,「這幾年,我賺得最多的是朋友。」

Je T’aime是在2012年2月14日「試機」的。「『試機』即是試試開動咖啡機,打開店門,讓咖啡香傳出去,等街坊知道有這個聚腳點。」George和太太Sharon 2000年結婚時,開始萌生「要一起開店」的夢想,蘊釀了差不多12年才實現。「最初,也只不過是想跟太太一起工作,朝見晚見。」George 笑,「也沒有想過要開咖啡店。」

浪漫的起點 堅毅的實踐

Sharon是中學老師,教書壓力大,課餘想減壓就開始學做甜品、手工麵包,幾年下來,愈做愈好吃,這才讓夫婦二人想到:不如開一間甜品店?

有主意,許多時我們就一頭熱地栽下去。但George卻不是這樣。

DSC_3763

「有夢想當然是好的,有熱誠也是重要,但必須有一個冷靜的頭腦去實踐。」George笑笑,「即係咁,我做老公,梗係覺得老婆做的蛋糕好食,但係咪真係好食呢?有幾多巿場價值?」

於是他們開始在家辦蛋糕派對、私房菜,最初是邀請親朋好友來,慢慢是朋友的朋友,甚至不認識的人。「請他們來吃飯、試甜品,還要填問卷,講意見。這一做就差不多3年。」3年?!3年喎!!!「係呀,係好長時間的,但學到好多,當你收回來的問卷是空白的,你要想為何一句意見也沒有;滿是批評的,也要想為何我沒有到達他的期望。」

坦然無懼地面對批評。然後,勇往直前地磨練自己。

「Sharon好認真面對意見的,試過我放工回家,已經好夜,她在練整麵包;到我半夜三、四點扎醒起身,她還在整。但第二天她還是六時起床上班。」家裏高峰時期,有4個不同大小的焗爐,因為要試不同的火喉,追求完美的製品。「無位放,咪一個叠一個囉。」他說,又大笑起來。

當太太在努力練習,George也沒有閒着,由零開始學做生意。「去借書看呀,學寫計劃書,周圍看舖頭。說是夢想,但也是生意,就不能太浪漫。」做了資料搜集,覺得上水甜品店其實已有不少(2010年時,甜品屋還未被藥房大規模「取締」),反而是一間「咖啡館」也沒有。

「是不是大家覺得上水人不會懂得喝咖啡呢?」George問。但既有此空位,又可以跟太太的甜品、麵包配搭,不如就開咖啡館啦。

DSC_3761

為什麼上水需要咖啡館?

「咖啡館的本質是什麼呢?」George問。除了咖啡,還有連帶的閱讀文化,休息的氣氛,對人與人彼此的尊重。「這是我們去台灣、法國,在咖啡館內感受到的。這也是香港人,常常去旅行,最想找到的東西。」

於是,除了練習飲品、食物的質量控制,也要嘗試梳理,這種咖啡館文化,在繁雜的新功街,在熙來攘往的手拖行李之間,有甚麼意義或角色。「最初,大家也不看好呢。人人都趕住上去(大陸)賺錢,誰會有空來飲杯30 – 40蚊的咖啡?我都有問過自己。」

「但,別忘記,上水是有水貨客以外的人。他們也有安靜、沉澱、『抖抖』的需要。」George,「面對上水的轉變,這個需要其實是愈來愈強烈的。」

所以,Je T’aime開業不久,就凝聚了一班早已渴望有喘息空間的街坊。他們不僅常常來支持幫襯,還在無意之間參與「經營」Je T’aime。「我記得在開業之初,有一位女士,逢星期二或三就來,每次也點Cappuccino。」George感到很好奇,就上前答訕。

那女士說:「我想看看,你的Cappuccino幾時會進步。」

「誰說上水沒人懂得飲啡?」George回想起來,仍舊會面紅耳熱,因為他是當時店內唯一一位咖啡師。「但她不是惡意,是很珍惜這間咖啡館。」後來,她給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讓George也學到不少。「終於有天,她說Cappuccino很好喝了。然後,」George頓頓,「下星期她來,就開始點Matcha Latte。」哈哈。

DSC_3801

一個連一個 成為社區公民落腳點

除了愛啡之人,Je T’aime凝聚的還有一班家在上水的行動者,例如發起「北區平等分享行動」和「趁墟@北區」的傳道人Elton Lo《趁還有墟》《十年──本地蛋》導演伍嘉良等等。

George說,他們沒有特別要凝聚某一種人,只是「當你是老實人,愛社區的人,好自然坐埋一枱的都是這樣的人。」這些行動者來坐,點杯咖啡,就開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計劃新事。「我在旁邊聽,覺得好有趣有得意。都話囉,開咖啡館最開心是識到好多朋友。」

然後,這些行動者的想法,又加入了Je T’aime。例如,George試過在咖啡館的露天小後園,辦過一場戶外放映,播放賴恩慈執導、楊秀卓主演的《1 + 1》,反應相當好。為什麼會有這個「社區放映」的想法呢?「有一次,Elton跟我說起有這套電影,講起楊秀卓老師在上水深誠中學教書是很受敬重的。我就記住囉。」直到某天,咖啡館來了一位一頭白長髮的老人,看着館內的貓咪壁畫,一談之下,才發現那就是楊老師。

「我之後就立刻去看《1 + 1》,才知是這麼有意思的電影,就想,不如也在咖啡館跟街坊分享。」那晚上,咖啡館後花園擠了40 – 50人。「原來,我們的社區是這麼渴望文化節目。」現在Je T’aime不定期會舉辦戶外放映,投射在對面大廈外牆,播放法國的黑白電影,為上水帶來美學刺激。

「又有一次,有一位社工常來我們店坐,傾傾下偈,他講起自己在帶一班青年人夾BAND,想用音樂凝聚他們。」那何不帶他們來咖啡館,試試膽量?George 立時提出:「不如,我們又試試開放給青年人Busking。」

就這樣,由電影,到音樂,還有Sharon熱愛的手作巿集、蛋糕麵包班等等。咖啡館猶如一個迷你的文化空間。

「搞咁多嘢,好似同咖啡館好遠。但其實我覺得我們沒有離開原本的想法:為上水留下一個空間,讓人慢下來,閱讀、沉澱。」George說。「有時我會諗,不知道Je T’aime在100年後會變成怎樣呢?」

咦?100年?小店可以做這麼久嗎?……

「如果Je T’aime可以變成不止屬於我和Sharon,而是屬於這個社區的話,就有可能。」 George說。

嗯,George,你這間真是在嘗試改變社區、改變世界的咖啡館啊。

DSC_38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區咖啡館的小貼士

「第一點嘛,就是要記住,這是夢想,又是生意。」George說,「所以好多事情要認真計劃。即使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蘊釀,還是不斷碰釘子:租金大幅高過預算、裝修遇上問題等等。我們開店其實已超支不少。」

「所以,就算你再有熱情,都要由零學起,不要求求其其,諗住開咗就自然做到囉。不是有夢想就順利的,拍戲咩。」

有沒有被第一點嚇倒?第二點,更嚇人。

訪問時是2016年1月尾,Je T’aime的租約其實到2015年12月已經完。「但我們還未續約啊。」吓?!!!「因為業主實在加租加得太厲害了。當全條街都在減租,他竟然還加我70%。當然不可以屈服啦,這實在太不合理嘛。」在沒有新租約的情況下,他們繼續經營。這不會太危險嗎?「你係咪有夢想呀?有,就要放膽囉,當然是有代價啦。」

(最新Update:租約已續,但仍被加租。)

 

(全文完)
Text/ Dy
Photos/ Andy Wong

想看更多:
【開一間改變世界的小店】 (系列源起)

1/在山城上為同學開一間雜貨士多

2/為殘疾朋友開一間設計研究所

3/為地球做有良心的時裝

4/為上水街坊留下一間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