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香港一年」系列,由Breakazine! 突破書誌策劃,
計劃由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走進這城的不同點,
從不同的點線面,捕捉這城轉變中的故事,
以呈現真相,不是控訴,而是喚醒人所忽略的變化。
1314,是「一生」,還是「一死」?
我們邀請這城30位見證人,

記錄小市民在自己的位置付出,
也帶着盼望見證這城如何能出死入生,
「一小步」會在計劃進行中,請部分記錄者以文字記下不同進程。

守護龍尾的黃志俊Dickson是其中一位見證人,

這一年他會以一個海洋人的身分,以海洋的視角,記錄香港海洋生態的轉變。海洋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卻甚少從這個角度去看香港的發展。]

2013年12月

潮汐高低,讓生物游走於陸地和海洋之間,不透水的岩石,在凹陷處形成小水池,是我們最容易看看海洋生態的小窗口,你曾否試過在這些岩池認識海洋的世界?

海洋生物可能既愛且恨這些岩池,水退得快,岩池成了牠的避難所,起碼不用在石頭上乾煎,仍有海水讓牠悠悠蕩蕩,等待下一次漲潮,可以安然退回大海。可惜,萬一誤困極細小的岩池,炎陽高照,水溫急升,成了溫水煮蛙,又或暴雨降下,海水變淡水,鹽度急降,適應不過來。岩池裡當然亦有一些忠實的住客,寄居蟹、螺、海葵、海綿和更多不同的生物都喜歡生活在這變化不定的環境中,故此,我們甚至可以窺見各個岩池都各有不同,每個窗口都能展現海洋的多變與精彩之處。

石澳的岩池

石澳的岩池

東平洲海岸公園由於頁岩有著一定的傾斜度,水退後,擁有眾多的岩池,是香港一個不可多得的地點,要注意平坦的石面特別滑。石澳大頭洲一帶亦有不少岩岸石灘,大小深淺不一的岩池也容易找到,要留心突然而來的巨浪。最後,一個我經常帶學生考察的馬灣岩岸,就是與馬灣東灣海灘毗連的石灘。感恩這個石灘沒有被東灣海灘擴建或柏麗灣碼頭興建而被破壞,其實與我是有一點的關係。

柏麗灣碼頭背景,一群學生正檢視他們的發現,一條鰕虎魚躲於石隙中,水中眾多泡泡是由藻類所造成的。

柏麗灣碼頭背景,一群學生正檢視他們的發現,一條鰕虎魚躲於石隙中,水中眾多泡泡是由藻類所造成的。

回想約十年前,因為自己碩士研究是有關香港珊瑚,於是被顧問公司邀請參與一些石珊瑚調查和評估的工作,當時其中一個項目是要在馬灣東灣進行水底拍攝和記錄。我對那次的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我出到海才發現忘記了帶潛水鏡,潛伴又不能獨個兒進行拍攝工作,而附近亦只能買到普通的游泳鏡,感恩的是調查的地點水不深,硬著頭皮仍能把工作完成,我們在東灣有岩石的地方都記錄了不少的石珊瑚,有些個體也不細小,所有記錄如實地交到政府手上。我後來才知悉原來發展商有意把這些兀突的岩石移去,但因為岩石上長有不少的石珊瑚,政府不批准這工程的進行。沒想到,我當年所做的一件事,令我現在有機會帶學生來到這不被重視、亳不起眼的岩岸上,進行考察和認識海洋世界。

黃志俊 (Dickson),參與多項海底基線調查、珊瑚狀況監測等工作,因為對本港水域狀況的瞭解,進而引起其對於海洋保育的關注。近年積極參與救救龍尾行動,並對政府最近提出的填海拓地建議持相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