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一個炎熱的週末,帶着因悶熱而來的煩躁,來到將軍澳一間學校的禮堂,只見地板中央放置了一張巨大的白畫布,旁邊散落不同種類的顏料和畫筆。
在畫布四周,圍住幾個年齡各異的男女,他們正低着頭、默默地在畫布上畫畫,主題各異——他勾勒了一間小屋的輪廓,她就寫上一堆中文口號。另一邊,有幾個人在旁站着,握着畫筆與塑膠彩(Acrylic),眼睛盯着畫布,似在盤算何時俯身下筆。
「歡迎你隨時加入來畫畫,想畫甚麼就畫甚麼啊。」Voice On Canvas(下稱VonC)發起人Pearl Tse不斷邀請在畫布旁觀察的人加入。
這張不是某藝術家的專屬畫布,而是由VonC提供的一個「講台」,讓每一位都能在這畫布上,藉畫畫為自己發聲。
這塊無聲、平實的白畫布,如何讓我們在這個紛紛擾擾、資訊泛濫的城市中,藉着隨意揮出的幾筆顏料,發出獨特又自由的吶喊呢?
我們,都是「被代言」和「被打壓」
VonC由一羣不同背景的藝術工作者組成,非定期在社區公共空間,放置大型畫布,讓大家隨心所欲地自由創作,希望展示每個人的獨立聲音,抗衡「被代言」的風氣。
談到創立VonC的源由,Pearl說這念頭早在雨傘運動時蘊釀。「我們在金鐘有一個帳幕,放了些繪畫用具,讓市民做藝術創作,希望他們表達心裏的感受,保持情緒健康。可是在當時的作品,我們看見當中有很多眼淚、恐懼和迷惘,例如是有人想離開佔領區卻感到很膽怯。」
雨傘運動裏,大家眼前看到的,是佔領者追求自由民主的堅持和激昂,但畫布卻揭示在眼底之下,原來很多佔領者都忽略自己內在的聲音;當自己的聲音屬少數時,更被打壓滅聲。
「就算是民主的聲音,其實都在分派,甚麼『左膠』或『本土』,都在排斥他人的聲音。人們依然是獨裁地爭取民主。我們想,該有些行動去作出改變。」她聲音輕柔,卻十分堅定。
直至今年上半年,社會彌漫學生自殺的風氣,身為表達藝術治療工作者的Pearl,想到藝術能滋養人的心靈,也鼓勵年青人藉藝術表達自己,便正式把在社區張開一張畫布畫畫的行動命名為VonC,並付諸實行。自本年初,VonC的白畫布曾出現在尖沙咀天星碼頭、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公共空間,還有周末的中環遮打道。
白畫布,是我們的圓桌和舞臺
要發聲,就需要有空間。身處香港,不是也能在互聯網暢所欲言嗎?至少,每天在網上,我們可以自由地在社交平台發文貼相,隨意閱讀和分享喜歡的文章。
VonC另一負責人、藝術家周文慶(Justin)一邊在畫布畫着他的恐龍,一邊安靜地訴說互聯網何以令生活變成「單聲道」。「就算在網上社交平台,也不是一個讓人討論的空間,而是一個分立場的地方。例如在Facebook,你同意的朋友可以做friend,不同意的就unfriend。那是畫地成牢,不同想法的人根本無法溝通。即使有,那些comment(意見)都是即時反應,沒經太多思考,多由情緒主導。」
互聯網於某程度上,只是個集合不同小圈子的虛擬世界;他認為,真正讓不同聲音被聽見,破除誤解以至解決社會問題,方法是重新把發聲的平台拉回現實。
「面對面說話時,大家不同的表情已有不同的意思,所以應該要面對面解決問題。由原始部落開始,人們已是圍在圓枱吃飯開會,而西方也是用晚餐討論問題。那是因為吃飯是大家的共同利益,大家會為尋求共同美好的生活而作出討論。」
而VonC的大畫布就是一張流動在社區的圓桌,也是一個舞臺,讓人透過顏色、線條、圖像,以藝術的方法表達自己,也讓不同人藉此互相交流。Justin說:「舞臺好的地方在於,站在臺上的大家都是平等——這有別在Facebook上,每個人都不是追隨者,不是追隨某個名人,每個人都是個體,互相欣賞。」
「我們相信,透過藝術,才能更坦誠地表達自己。舉例說,情緒其實是一些邏輯不能解釋的事,而有些人的經歷,亦是難以用說話去表達到」Pearl在旁補充説。
藝術,是一個包容異己的空間
這天雖然看到愈來愈多人坐在畫布上畫畫,但對比當下社會,當個人獨特性與自由被忽視、被打壓,追求表達自我的藝術,似乎又難被認同,顯得曲高和寡。
「在香港,人們總認為藝術是小眾的,需要培養和操練的,但其實藝術是屬於每一個人,也不一定要經過訓練。」Pearl從事藝術工作多年,發現香港人普遍視藝術是離地的玩意。
眼前正正有一位帶着孩子的媽媽,還有兩位小學生和一位插畫師在畫畫,他們的畫功各有高低。「無論你畫的是什麼、畫得美不美,這張畫布都不會拒絕你。這是你的一個安全空間。而當有人被自己的畫感動,藉藝術而得到接納和肯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empowerment(賦權)。」Pearl微笑說着。
「不管你是甚麼人,藝術都是平等的,是一個世界語言。大家不會因為膚色、背景去評價你,而是能放下偏見去互相欣賞。」Justin緊接着說。
Pearl更認為,藝術的珍貴之處,是讓人有包容異己的胸襟。「不知道你有否發現,人在藝術的領域看待事物,包容度也會大好多?」誠言,無論在畫畫、音樂、電影等藝術領域,無論創作者或受眾,普遍對作品都抱有較開放的心,就算作品風格不符合自己喜好,亦不至於鄙視或抵制。Justin則認為這就是藝術促進社會進步的關鍵,「有時用很理性的方法去說服別人爭取真普選好難,但如果以藝術的方法,如提倡更加好的生活方式、鼓勵人與人之間更多關懷,大家便容易選擇民主。我們不是搞社會運動,而是用感性的角度感動其他人。」
「有一次,一班菲傭在旁看了很久才畫。我感覺到她們當時很感動和開心,因為有個空間讓她們自由地畫畫。要知道外傭某程度似『賣身』到香港,這正是VonC的價值——讓每人都重構自己的自由和空間。」Pearl說。
美感體驗,觸發追求理想世界的力量
VonC所到每處,只能讓畫布開放半天,當大家嘗過畫畫的樂趣後,這短暫的體驗又如何延續自己的空間?
Justin笑一笑,打個比喻:「一個人看過一次日落,被日落感動後,就算往後一輩子都無再看到日落,他會一世也記着那個美感體驗,並內化成自己的經歷。」
於他倆眼中,雨傘運動亦是一件很美的事。無論是雨傘運動的理念、佔領者一起清理垃圾、互相貢獻物資;佔領區裏有人跳舞、有人弄傢俬、辦自修室、有人開講座……他們都說這些美感的體驗改變社會。而VonC就提供一個美感體驗的機會,讓大家能自由自在、忠於自己地畫畫,並把這份經歷,轉化成一份追求美的熱情,去追求自己理想的世界。
Pearl指美感其實就是能夠觸動靈魂的東西,當一個人由心去畫畫時,可以觸動自己,甚至觸動其他人。「有次活動,一個男孩說他想畫畫,起初說無位再畫了,但我們反問他到底有多想畫?結果他愈畫愈多,一找到空白位就畫。」
「所以,只要你想畫,你還是會找到空間去畫的。」Pearl彷彿是自我勉勵,其實,是鼓勵了我。
(全文完)
Text by Bobo
Transcript by Dor
Edit by Gi
Photos by Andy Wong
編註:”Voices On Canvas” 同時亦是美國一間非牟利政府組織的名稱,該組織藉藝術提升當地青年人的交際能力、對自身社區的認同感,以及建立他們追求公平和公義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