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末,可算是我和猴子來德以後,最「忙碌」的周末──我們忙着去玩。:)

我們和朋友連續三天坐火車去附近的杜塞多夫和科隆,參加德國的「嘉年華」(Karneval)。這是歐洲其中一個最大型的街頭嘉年華,持續六天,由大齋期(Lent)前的星期四開始,直至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凌晨結束。這期間,你會發現德國人突然變得很挑皮、很古怪,人人也會扮鬼扮馬。在街上走過,會見到一大班朋友扮成火雞,情侶們扮成阿凡達,小朋友做跳跳虎,老年夫婦扮成水手……有點像萬聖節,卻又來得更色彩繽紛。

Karneval的高潮是Rosenmontagzug(玫瑰星期一巡遊),單單是科隆的巡遊,每年就吸引100萬人聚集觀看。

「香港有Karneval或類似的東西嗎?」那天我們在科隆街頭看巡遊,認識了法老王和他的小丑太太,他們問道。「沒有啊。」我想了想,回答。

法老王和小丑太太,我們是米妮和猥瑣大盜,哇哈哈哈……

法老王和小丑太太,我們是米妮和猥瑣大盜,哇哈哈哈……

其實我第一個反應是想起我們的農曆新年花車巡遊。但直覺上兩者實在有太多不同,我不敢說是相類似的活動。

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回家後慢慢地想,寫下了幾個問題。

1)      我們的巡遊有沒有歷史?

這樣問,不是要比拚誰的歷史較沿遠流長,而是想說,到底我們的巡遊有沒有加入自家的歷史文化元素?我們的巡遊能不能代表本土文化?

他們常說,Karneval是德國人在春夏秋冬以外的第五個季節,意思是十分重視這個節慶。科隆的Karneval歷史可以追溯至14世紀,與德國本身的宗教文化緊緊相連。它本來是人們記念耶穌受苦的40天大齋期前,先放縱一下的機會。據說Karneval,就是拉丁文“Carne vale”演變出來,意思是「沒有肉」,即大齋期開始大家就不會再吃肉了。

樂隊奏起傳統科隆樂曲,人們就隨歌起舞。

樂隊奏起傳統科隆樂曲,人們就隨歌起舞。

這個放縱的節日,曾引來權貴宗教人士的不滿,認為那是有遺得體。但因為禁也禁不絕,大家開始就「隻眼開隻眼閉」,有些宮廷人士更會特別舉辦上流的嘉年華,令這個傳統得已流傳。即使科隆曾分別被法國革命軍、普魯士王國統治,大家也任由Karneval的文化延續發酵。1823年,科隆第一個「嘉年華組織」(Karnevalverein)成立,同年開始他們的市內巡遊。

科隆市的傳統顏色是紅白兩色。

科隆市的傳統顏色是紅白兩色。

小丑太太告訴我,Karneval巡遊的服飾,特別是隊伍的顏色是每年也一樣的。「這已經是一個傳統。花車上的裝飾、標語可以改動,但藍白、藍黃、紅白等等所代表的隊伍,都很少會改變。」在巡遊壓軸出場的,是三個很奇怪的角色,包括高頭大馬的「農夫」(Der Kölner Bauer),男扮女裝的「少女」(Die Kölner Jungfrau)和頭戴三條孔雀羽毛的「王子」(Der Prinz Karneval)。他們的花車是最大最靚,也裝滿最多糖果的。

這就是男扮女裝的「少女」,好不漂亮!哇哈哈哈……

這就是男扮女裝的「少女」,好不漂亮!哇哈哈哈……

「農夫」是力量的象徵,代表守護這個城的人們,也是記念參與1288年Battle of Worringen的士兵,是他們令科隆成為自主城邦。「少女」是科隆市的「聖母」,傳統以來就是男扮女裝的,她穿着羅馬宮廷服,記念許久以前的羅馬皇后Agrippina。「王子」是巡遊的最高人物,又稱為「瘋狂王子」,是Karneval的具體象徵,他的衣著千年不變,高高在上,被巡遊的人們欣羨……

若不是有人解說,外人看來真的很難明白。

但大概,這就是傳統。

一些長久流傳的故事,也是只屬於本地人的驕傲。

坦白說,論華麗程度,香港的花車巡遊是「嬴幾條街」的。我們花的錢,用的科技應該要比他們多幾十倍。而且我們年年新款,車子每年也不一樣。只是,我想不起我們的巡遊,有哪一架車或隊伍有告訴遊客我們的文化或歷史。我不是想批判,只是覺得可惜,好像錯失好機會,跟遊客講我們的故事……我怕,他們只記得大力贊助的航空公司名稱。

2)      我們的巡遊是全民同樂嗎?

先要利申,我從來沒有在現場參加過農曆年花車巡遊。不知道氣氛熱烈嗎?人們投入嗎?是旁觀者,還是參加者?有參加過的朋友可以告訴我啊。

我覺得Karneval最有趣的地方是,即使是來觀看巡遊的人們,也會當自己是巡遊一部分,扮得花枝招展或是可愛傻氣。一踏出科隆火車站,就會見到科隆大教堂前,佈滿了各式各樣的「動物」、「卡通人物」、「電影主角」。他們絕大部分也歡迎你上前跟他們拍照,閒聊幾句,甚至一起喝酒!

在科隆大教堂廣場遇見的雞,他們邀請我們一起拍照。

在科隆大教堂廣場遇見的雞,他們邀請我們一起拍照。

上了年紀的姨姨們也玩得很開心。

上了年紀的姨姨們也玩得很開心。

我們沒有錢,只可以求其的打扮一下,畫花臉。但裝扮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自己是參與在活動當中,而不只是一個旁觀者。這種全民同樂,自由創作,參加者與表演者互換的氣氛,跟我們一般的大型活動很不同呢。而且,當你把創作、參與的空間還給公眾,他們展現的想像力和認真,比起官方搞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的裝扮太認真,我們有時也會搔頭:到底他是真還是假的警察?她們是一羣真的修女嗎?)

最認真的打扮!!我們和朋友在杜塞多夫遇見Ironman和女版美國隊長,Ironman的手掌還真的有燈啊!

最認真的打扮!!我們和朋友在杜塞多夫遇見Ironman和女版美國隊長,Ironman的手掌還真的有燈啊!

科隆巡遊隊伍的路徑全長7公里,迂迴的繞着舊城而行,基本上市中心任何一個角落也看到巡遊。所以大家只需要預先來到路旁等候就可以,有時會見到一大班朋友,推着一個大啤酒桶和一堆小吃,就在街角霸一個位置,邊傾偈邊等待巡遊開始。如果想舒適一點,也可以透過小酒吧或「巡遊組織」買看台票,但其實也只是讓你站高一點,或附送一支科隆啤酒而已。基本上這個巡遊是不需花費,就可以參加,還可以「又食又拎」。當巡遊隊伍經過時,大家會大喊 “Kamelle”(意思是「糖果」,是科隆方言),他們就會從花車上把糖果、朱古力撒下。

從高空把糖果撒下──我的頭殼不知被擲中多少遍了。哇哈哈……

從高空把糖果撒下──我的頭殼不知被擲中多少遍了。哇哈哈……

巡遊男士們還有小花束,遇見可愛的女士,他們會送上小花,再向她們挑皮的索吻。這種種,都叫人感到,自己是巡遊的一部分,我不只是來拍照,還可以投入氣氛,一起又唱又跳。

我想起,有時我們的活動就是來得太官方,一刀切的把表演者和參加者分隔。沒有想過,其實參加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反之亦然。這種自然、平等的參與,是會讓人對活動產生更大的歸屬感。因為巡遊不再是屬那一小撮有能力、有金錢表現自己的人,我也可以一同令Karneval變得精彩。

這是我們點算過後,當天所收到的糖果。收獲超豐富!

這是我們點算過後,當天所收到的糖果。收獲超豐富!

3)      我們的巡遊有多少鐵馬?

在香港,鐵馬和圍欄,似乎是每個大型活動的必需品。

但科隆嘉年巡遊,每年有100萬人參加,鐵馬卻少得可憐。

大部分的鐵馬都圍繞在科隆火車站附近,指示人們怎樣繞過巡遊隊伍去乘車。部分則架在行車路,告訴司機不能向前。

至於大街小巷,都是沒有鐵馬的。大家就站在行人路看。其實也相當擠擁,但卻不至於要把你推到路中心。當有花車經過(都是改裝農夫的tractor),警察先生會上前提醒大家要走回行人路上。當滿地是從天而降的糖果,人們爭相檢拾,警察不會阻止,但會留意,如果有危險就會請大家盡快走回行人路上。說起來,警察們還很受巡遊隊伍歡迎,常常有人特地送上朱古力或小花,謝謝他們在普天同慶的日子還是緊守崗位。最可愛的是,他們轉過頭就會把糖果贈給附近的小孩子。有時警察們還會幫遊人拍照,遊人也會送給他們一些趣怪貼紙等等。

維持秩序,警民合作,就是這麼簡單。

我常常覺得這就是政府對市民的信任。大家都是有理智的人,會互相克制,互相提醒。例如,有非洲姨姨因為搶糖果,差點把我推倒,身邊的其他參加者就會發聲,叫她小心一點,不要令人受傷。沒有人會緊張兮兮,大家都學會放輕鬆,彼此體諒。推推撞撞總難免,但不會令人覺得很危險,或是如臨大敵。

4)      我們的巡遊可以談政治嗎?

不可以吧。你可以想像農曆年花車巡遊有嘲諷梁振英的花車嗎?或是高呼反壟斷的標語?沒可能吧。「新年流流,咪講埋晒啲衰嘢啦。」或者是吧。但我估,就算是把花車巡遊改期至復活節,大概也不可能容納這類「政治性」花車。歸根究底,所有可以在旅遊發展局網頁找到的大型活動,都必然只可以「唱好香港」。怎麼可能在遊客面前展示自己面對的問題?

德國人可不是這麼想。

據說,科隆嘉年華巡遊,自普魯士王國時期就已經包含政治議題。當時,是反對普魯士的高度中央集權。一直演變下來,每年的巡遊的花車(除了最後「農夫」、「少女」和「王子」外),就像是3D版政治漫畫,總會嘲諷一下當今世界政局。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說是這幾年來花車上的常客。

猜猜今年花車上的人物有哪些?

 總理默克爾化身巴斯光年,嘲諷她打算拯救世界?!

總理默克爾化身巴斯光年,嘲諷她打算拯救世界?!

烏克蘭政黨領袖Klitschko,擊倒俄羅斯總統普京。

烏克蘭政黨領袖Klitschko,擊倒俄羅斯總統普京。

作為公眾人物,國家領導人必然會成為嘲諷對象。這是人民最基本的自由,不用忌諱,不會被指這些是低級趣味,因為政治就是生活。我雖然沒法看明所有花車的所指,但我仍然感受到這種自由。

上網翻查,原來2011年科隆巡遊,還出現了他。

 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成為自由神像,後面寫着「解放」。

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成為自由神像,後面寫着「解放」。

如果有天,我們的花車巡遊也可以出現劉曉波、劉霞,可以嘲諷特首,可以反霸權,大概我們離自由不遠了。

Postcard 030

在這樣的一個節日,最重要是找到願意和你一同傻瓜,認真地搞笑的朋友。看見年青人們一起扮孖寶賽車的角色,扮差利卓別靈,我就想,到底誰會跟願意跟我傻瓜呢。想起了小蚊,她應該會比我玩得瘋更多,然後也讓我更大膽、更盡情吧。哇哈哈哈。其實一年一次這樣放開懷抱也不錯啊!蚊,你的學堂生涯完結了嗎?做了Madam以後,還可以繼續傻瓜嗎?

dydy_030_12 dydy_030_11

Dydy,29歲,前Breakazine!編輯,為人膽小騰雞,卻心郁郁想認識世界。2013年急急搭上了工作假期的尾班車,與外子(又名猴子)開始一年的外地生活,離開之前已決定每個星期寫一張postcard回來香港給一個掛念的人。

dydy_sezto@yahoo.com.hk

Breakazin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reak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