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香港一年」系列,由Breakazine! 突破書誌策劃,
計劃由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走進這城的不同點,
從不同的點線面,捕捉這城轉變中的故事,
以呈現真相,不是控訴,而是喚醒人所忽略的變化。
1314,是「一生」,還是「一死」?
我們邀請這城30位見證人,記錄小市民在自己的位置付出,
也帶着盼望見證這城如何能出死入生,
「一小步」會在計劃進行中,請部分記錄者以文字記下不同進程。守護龍尾的黃志俊Dickson是其中一位見證人,
這一年他會以一個海洋人的身分,以海洋的視角,記錄香港海洋生態的轉變。海洋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卻甚少從這個角度去看香港的發展。]
2014年2月
相信每一個喜愛海洋的朋友都會夢想能在海邊有間小屋,擁有自己陽台,隨時可以揚帆或划船出海。你用這種方法去親近、去愛海洋的話,那海洋就未必愛你了。特別是在香港這樣奇特的地方。
年多前,日本曾流傳一個豪宅樓盤廣告,地點竟是香港的海下灣海岸公園,從項目平面圖,看到的是海岸公園的部分海岸線會被人工化和私有化,這個項目雖然未經證實,但在剛過去的海下灣不包括土地分區計劃大綱圖,被規劃用作鄉村式發展的範圍與曾流傳的基本一致,可建的村屋數量更多達五十多間。當海下灣的未來仍是變數重重的時候,鄰近的大灘卻已有十八間丁屋正在興建得如火如荼,這些村屋明顯是由發展商買地套丁,建成後成為管理式的屋苑發售,雖然這些村屋興建時沒有直接破壞海岸線和生態,但這突如其來的人口增加,化糞池往往只處理部分的生活污水,有不少的家居廢水仍有機會隨雨水渠甚至溪流直入海中,若天然沖刷力較低的海岸,污水容易積聚,對海洋生態造成一定的破壞。
生活污水往往含有較高的養份,如洗菜洗碗水等,
這類港人獨愛的海景式豪宅,正在很多郊野公園的不包括土地像雨後春筍般出現,有剛完成諮詢的海下、白腊、鎖羅盤,進行諮詢中的土瓜坪,未來還有眾多的如大灘、赤徑、荔枝窩、榕樹凹、谷埔等。
天然海岸不屬任何人,他是海洋與陸地重要交接的一部份,是讓我們渺小人類接觸浩翰海洋的特別處,我們愛海洋,是可以在水退時親身探索,在炎熱時潛入水中,而不是要那無敵海景,時時刻刻把你生活的廢水排到海中。請大家都關注這些不包括土地的未來!
–
黃志俊 (Dickson),參與多項海底基線調查、珊瑚狀況監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