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噴飯的謝飯》2011年11月出版

2011年的12月初,《令人噴飯的謝飯》首次在書店面世。一年已過去,是時候略述信徒對這本書的反應及分享自己的感想。

有些信徒十分抗拒這本書。有一位姊妹隨機看了數章節後,說我唸博士唸壞了腦袋(Ph.D. = Permanent Head Damage),否則怎會寫出這些狗屁東西。她又說我做了魔鬼想做的事。有一位弟兄只風聞了書名,立刻勸他人不要浪費時間在這類負面東西上。

有些信徒認為這本書所指出的問題是路人皆知的事,又缺乏深度分析和說服力。有另些信徒說我毫無神學訓練,這本書難登大雅之堂,

不值一讀。

喜歡這本書的信徒則說她有如原子彈,爆發他們對信仰的反思。

《令人噴飯的謝飯》是安眠藥,還是醒眼咖啡?是鮮花,還是毒草?千秋功罪,任人評說。我嘗試用作者兼讀者的身份再思考這本書一次。

《令人噴飯的謝飯》書名描述了屬靈上作用力及反作用力:我們低頭 閉目謝飯,旁人立刻噴飯。我們以為在做榮神益人的事,但結果是適 得其反。

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 (不會使我們有良好感覺),不是靈修、神 學、研經、護教等作品。她不會使我們有任何屬靈上盈利。她只是引 導我們如何避險。甚麽風險?就是「無知、無能、無責任感」的「三無」風險。她減低了我們在屬靈上虧損的機會。

讀過這本書的我們,不會誤把殉職信徒包裝成「殉道者」,然後推出 福音市場作銷售;亦不會用「借屍還魂」的伎倆來證道;更不會在日 常生活中「聖」騷擾非信徒。讀過這本書的我們,只會把凡事(私事) 感恩「自用」,不會公開地「饋贈」眾人。

我們不需要完全同意這本書的內容,她能夠激發我們反思便足夠了。她亦沒有詳細談出路(solutions)。每一個人的背景及現况不同,很難一概而論有甚麽出路。某些做法對A來說是出路,對B可能是絕路。路是要自己摸索出來,因為只有我們(除了神外)最了解自己。

出路未必是最大問題。如果我們不知道或不承認自己的問題,才是最 大問題。當我們來個痛快的承認自己的問題,問題便解決了一半。

我們可以把這本書視為《心靈二十四味》,初初喝下去,苦澀澀的,甚至想開口駡娘。但如果能堅持下去,把它喝完,會有苦中帶甘,置諸死地而後快的感覺。來個較正面看法,讀本書好比在倒吃甘蔗,起 初無味,越吃到後面越甜!

在過去十年,不乏反思信仰的書藉在市場上出現。盼她們能夠為個別 教牧及信徒帶來改變,這些改變慢慢形小氣候,最終這些眾小氣候能改變教會的大氣候。盼教會不再「三無」,而是活在人群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施諾(Snow):《令人噴飯的謝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