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小學都像一般的學校,填鴨式教育,沒有特別去培養興趣,為何在入大學選學科時會有明顯的志向呢?回想起來,這跟自己小學的生活環境和兒時玩伴有著很大的關係。

小時候的Dickson去海灘。(照片由作者提供)

山邊、木屋、野孩子

小一至小六我都住在一個頗大的寮屋區,木屋的位置差不多算是整個區的最高處,依靠著山坡,屋前有一棵很大的番石榴樹,最愛果實成熟時,攀上樹摘剛熟的果實。偶爾也會留在家中打機,但更多的時候時相約友好,穿梭於木屋區內玩捉迷藏、彈波子、氣槍戰或到馬路邊的大空地踢足球、放風箏等,總之,所有消耗男孩子精力的遊戲都會玩。那時玩具不多,大自然的生物往往成為我們的對象(被虐待的對象)。

木屋區裏,蒼蠅無處不在。於是大家想到要比賽,看誰捉得多,不是要死的,而是要活的。我們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後來發現用較挺身的透明膠袋最容易。黃昏時候,每個人的頭頂都聚了一大群草蚊,這次就比賽一次過拍得死最多的蚊。原來脫掉深色外套,放在矮灌叢上,就能拍到最多的蚊。

初夏之時,雜草生得特別茂密,我們也最喜歡在那裡捉金龜子,一來這種甲蟲外貌很美,有金屬光澤,二來可以用絲繫於牠的頸上,像放風箏一樣。另一種也是甲蟲,但外貌如泥,喜歡晚上出沒,我們便提著燈籠去找。雨天的日子,我不大喜歡捉青蛙,卻喜愛蝌蚪。拿著膠兜,裝得滿滿的,就這樣放在家外的一角。之後發現有青蛙四處跳,才記起自己曾帶了牠們回家。我們玩氣槍,沒有BB彈,就用黃豆玩,然後突然就看到路的兩旁長滿了小豆芽,嫩綠的小葉給我滿有生命力的感覺。

雖然當年我對大部份的動物都不太友善,但之後來了一隻自來貓,我卻對牠生了愛惜之心。父母最初都不贊成飼養,我卻把剩食餵牠,後來牠還在我家屋頂某角落生孩子,我以眼淚爭取能讓貓兒入屋。最傷心和掛念的,是當年木屋區要遷拆,未能把貓貓帶到臨時房屋區。

 

中學行山和風帆

中學時代居住環境沒有那麼野了,多了看電視,而其中由Sir David Attenborough 主播的野生記錄片成為我最愛之一,我所認識的生態朋友中,有不少都受BBC記錄片啟蒙。我不算是著迷,也未曾想像那些精彩的野外跟我身處的香港有甚麼關係。直至高中,我參加了愛丁堡奬勵計劃,有機會到香港西貢遠足行山,更參加了風帆活動,才開始知道香港有美麗的自然環境。高中選科,我知道自己喜愛生物,順理成章入了生物班。

雖然我喜愛生物,也讚嘆身體的奧秘,但我沒有選讀醫科(當然是自己成績不太突出,也有點懶),在生物系和環境科學系中,我選了後者。我感恩有一班人數較少,但很親密的同學,時常相約去行山溯澗,但那時我在學科中或自己的探索中,仍只是在欣賞自然的美景,還未有機會認識一草一木。

 

蒙者的出現

直至我有機會擔當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導賞員的兼職時,才真正由當時的教育主任劉大偉身上,學會植物、鳥兒與生態等的在地知識。更慶幸的是,在大學修讀選修課時,我的英文導師是香港極有經驗和充滿熱誠的觀鳥者Richard Lewthwaite,他不介意我這個觀鳥新丁毫無經驗,更讓我加入他的觀鳥隊,連續多屆參與香港觀鳥大賽。我確實很驚訝為何他們一隊頂尖的隊伍,會容許我這個自詡為又聾又盲的觀鳥新丁在他們中間。但過程中,我學會了他們對事情的認真,他們視觀鳥不是娛樂,而是一門科學。他家中的參考書也令我眼界大開。自此,我開了自然的眼睛,看鳥的同時,也多留意了昆蟲和蜘蛛。

大學二年班修讀海洋生物科,當年課程中有不少考察活動,最令人期待的到東平洲浮潛。若不是親眼看過海底的珊瑚,也不相信香港仍有這麼精彩的海底世界。我亦因為這次經歷,FYP(Final Year Project)選了Dr. Ang作我的指導教授,在他的安排下,我學會了潛水,同時,亦有機會參與一些政府的珊瑚調查項目,為我在碩士研究中的題目打下了基礎。

雖然海洋的科學研究工作沒有繼續下去,我認清了自己不是科研的材料。科普的教育才是我的方向。

 

從觀鳥到尋蛛

我知道自己有着先天的限制,不是頂尖的鳥類學者或是珊瑚研究員,但藉着天上的飛鳥和海底的萬物,我們是有責任做好地球管家的角色。可是,若果我們連身邊有甚麼也不知道的時候,又可以怎樣做呢?神給亞當第一個工作是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我發現香港野生生物的研究雖然都不錯,但仍有些生物類別或範疇是沒有太多資料。微距攝影給我看見了蜘蛛,這個看似恐怖,其貌不揚的生物更是大家對牠誤解眾多。

於是我決意為香港蜘蛛做一個記錄,感恩過去有hkwildlife.net一個平台讓眾多的版友分享蜘蛛相片和知識,有一個多年為香港出版科普刊物的「香港自然探索學會」支持,更有一個容許我放工不回家,加班寫書的太太兒女的包容。我會盡最大努力在今年書展前出版。


Dickson,黃志俊,參與多項海底基線調查、珊瑚狀況監察等工作。積極參與救救龍尾行動,並對政府最近提出的填海拓地建議持相反意見。

 

【少年啟蒙記】系列

我們是如何長成為今天的大人? ----
Breakazine! X 一小步 Little Post

鄧小樺:知識的野馬

胡清心:同學少年都不賤

飲者(任志強):窗外的風景

蔡志厚:制度帶我走彎路

何倩彤:莫不靜好

馬屎:我的生態師傅

Dickson: 生態啟蒙記

想看更多關於教育與學習的故事、內省、理論,不可錯過《Breakazine! 041 全民扮學 —— 香港人被教育了什麼?》,2016年1月1 日,於各大OK、7-11便利店,突破書廊、誠品書店、Page One、 序言書室、基道書樓等,以及部分759阿信屋公開發售。

電子版(台灣讀冊生活,於站內搜尋breakazine即可。)
http://www.taaz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break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