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不喜歡做運動的陳家良,自發現單車代步能解決社區、環保及霸權壟斷等問題,就展開這生活實驗,也不停跟人分享單車生活,卻成了「單車牧師」和「路權L」。

「行在地上」系列

「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每次在教會,又或在心中默唸主禱文,讀到這句,便會有些感觸 —— 要讓天國的美好在地上實踐,把上主的真善美在社區呈現;除了禱告,還可以做什麼?如何不讓願望只成為禱詞的一部分,僅僅在教會或心裏宣講?

最近在社區活動或飯局,遇上好幾位活躍於公民社會的牧者和傳道人。他們在主日以外的日子,脫下聖袍(Cassock)和硬領(Collar),以公民身分走進社區,把個人對於社區的關注化成 生活方式,以及持續的行動。

這幾篇將不會是什麼見證訪問,也並非呈現人生成功方程;有的,只是一個平凡的公民,分享他們如何相信即使地上的生活即使不完美,但透過推動社區的種種改革,或可讓人們的生活,比較接近天國,比較不那麼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n1AiFmXLs&index=1&list=PLhvQJdev6Gx9OYtSt1VhbS9KNsU5bF6Da

陳家良:願單車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認識陳家良牧師,是在一次踩單車活動。

那並非「大眾踩單車郊野樂」的新界遊,也不是由大圍單車徑騎車到大埔的教會團契週會 —— 而是很認真的單車技術改進課程輛輛起動單車工作坊。(嗯嗯,有點像學車要「補鐘」一樣。)

陳家良是導師之一,他在其中一課先跟義工們帶領十多名學生到九龍塘少車的巷子中,學習單車在馬路行駛的技術;待大家都熟練了,他便着我們駛往窩打老道。這是巴士、私家車駛往獅子山隧道的主要道路,我們這些「人包鐵」的單車,真的能合法又安全地進入肩摩轂擊的道路嗎?

只見他毫不猶豫,一邊駛着單車,一邊舉起右手,向巴士司機打手勢,令幾架快要進入窩打老道中線的巴士都給我們讓位;然後自信地帶領我們一行十多架單車,從小路走進窩打老道的中線,穿梭於馬路之中。

陳家良這一幕「力壓羣巴」 ,叫我們這些初學騎乘馬路的學員很震撼 !姿態很man當然不在話下,他更展示了原來體積小而車速慢的單車,也能成為道路使用者,與巨大的巴士平等使用道路,而不一定被大車「欺負」,給越線或迫往路邊的坑渠蓋上。

如此搏命又認真,想必家良是拼了命的單車發燒友,這次跟他坐下來談兩個轆,他先打開天窗說亮話,「老實講,我以前不太中意做運動,只是自從發現單車用作交通工具,為社區、為環保實在帶來太多好處,好嘢無理由收埋,於是就盡量去做,跟人分享。」

用單車生活,分享單車生活,讓更多人能投入這個運動(campaign),於他而言,其實也就如傳福音一樣,都是叫人先在地上預嚐美好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香港對於單車代步,一直存在許多限制,看最近推出市場的Gobee Bike 困難重重,就不禁讓人卻步。

家良卻不是這樣想,「其實當你深信你的改變有價值,行出第一步就可以,就會讓你看到一個新的世界。」他早於2011年已在馬路騎單車,投入這新境界後,為了解決單車代步所遇上的問題,加入各個推動組織,例如在香港單車同盟代表組織去立法會發言,又在公眾平台發表文章,並到基督教協進會輛輛起動單車工作坊低碳騎行者Eco Riders HK及Trial & Error Lab 「信仰與社區實踐共同研習班」等地方教學;「單車牧師」稱號不逕而走。

陳家良,任職牧師,香港單車同盟成員,以單車代步約6年多。

不是因為龐一鳴,就不會走去踩單車

踏上「單車牧師」之路,是悄悄由一本書開始。

「由細到大我都不做運動,不跑步、無打波,最多是行山。」自中五開始上教會至大學畢業,他一直埋首讀書及教會生活,是書生一名。後來當了牙醫一年多,再去進修神學,加入教會做傳道,「我都會踩單車嘅,但純粹是休閒囉。」

但話說回來,這位文質彬彬的書生一直很關注社會。「如果不是從真理出發,我就覺得不應順服。」

近幾年當他思考如何走出香港社會在霸權、施政或資源浪費等困局,於2011年看到龐一鳴所著的《就係唔幫襯大地產商》,竟有「叮」一聲的撼動:「一拿起書來讀,不得了,他寫到只要用單車代步,就可以重新討回交通以至生活自主,更可以環保、省時,這些都是我嚮往的。即使當時不認識他,我想也不想,決定效法,開始進行踩單車、光顧小店和環保生活。」

他的生活革命第一步很環保又惹笑,因為是從一架兒童單車起步,「我拿兒女小學畢業後不再踩的小朋友車,用水喉鐵通改高座位,好好笑!可以想像這架車好唔靚仔,但當時就是覺得,有何不可?用得唔好嘥。」一股熱血,家人朋友也勸阻不了。

陳家良購入的第一架單車是靠背式單車(又稱斜躺車),他說省力又舒服,資深騎車技術人士或可考慮。(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人的踩單車初哥,變成一班人的單車社運老手

一落到街,他就後悔了。

「當真正踏到街上,只懂踩馬路邊的坑渠,汽車都貼身地經過自己。很大感覺是『唔掂喎』,不太安全!車很近,司機又不理睬,不讓路,真的很危險。」

其實他住在土瓜灣,也在那裏上班,想環保嘛、想省時嘛,走路上班也可以,「但我就是不服氣,覺得一定有得解決。」

試了幾次,還是未能掌握單車代步的方法,於是他做大量資料搜集,了解單車如何能夠比較安全地在馬路行走,「在外國要用單車代步,方法叫vehicular cycling或bicycle driving。意思是騎單車的人,看待自己成正式道路使用者。在香港這個沒有為單車而設想的城市底下,市區沒有單車徑,那麼把單車視為車輛去使用,這是法例的要求,更是一個比較穩當和安全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把單車踩進馬路,佔用馬路行車線的中間,視自己為車輛,遵守所有燈號及交通規則,但禁止行駛大部分隧道、天橋或高速公路。還有其餘兩種踏單車方法,一視自己為行人,踏在行人路,另一則是踩馬路時留在馬路邊緣駕駛,不進入車流,「前者違法,也走得不暢順;後者則可能令單車車轆卡在坑渠蓋上,導致反車,同時令汽車看不到你。」這兩種他都不贊成。

他開始學習道路語言,讓自己能跟道路上的汽車司機溝通,「當我跟司機都使用同一套語言,就能明白對方,免生意外。最重要是一眼關七,看標誌,和其他司機溝通,按自己能力及信心去踩,大家都有良好的駕駛態度。拿本《道路者使用手則》看看就會明白馬路規則。」

他愈研究單車代步的世界,更愈發現香港社區的設計問題。「我們的城市為了汽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政府用了全港近40平方公里的面積去做馬路;但同時私人住宅及公營房屋用地也佔42平方公里,怪不得我們住的空間那麼不理想。」

他看到一種霸權,叫「汽車霸權」,「就像過馬路,馬路兩邊有時數十人等過紅綠燈,但眼前卻只有幾輛車迎來,每輛車只得司機自己一人。為什麼我們幾十人要讓路給幾個司機使用?為什麼汽車使用的馬路建那麼多,人卻只能落隧道上天橋,白花許多時間,但明明前面有路可行?」

還有噪音、廢氣、能源、貧窮等問題,讓他感到這被汽車主導的城市,人受影響的地方實在太多,「我覺得我找到了一條key去解決城市問題,就是單車代步!」他說時,眼神閃閃,四十多歲的家良,也真的霎時青春熱血起來呢。

掌握了安全駕駛的方法和理據後,他便正式展開這生活實驗,出入都踩單車,每次出發前也策劃好路線,戴上頭盔,小心駕駛,朋友也陸續送他二手單車。

香港單車聯盟發起的「沉默的騎行」行動,每年5月鼓勵單車手以沉默騎行悼念因單車意外而喪生的單車手。圖為去年行動記錄,陳家良負責發言。(照片由Amuro Lee提供)

因為看過很多資料,發現一些關注單車代步的人彼此連結的話,力量就更大;於是他慢慢走到公共層面。先於2012年在Facebook 開羣組討論單車代步的建議,同年加入以居港外籍人士為主要成員的香港單車同盟。「我們相信道路不能由汽車作主導,每個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單車都有公平使用的權利;我加入同盟,一起倡議政策去爭取平等路權,跟政府開會,提議加建一條由堅尼地城到杏花村的海港單車徑。當平日需要有人做翻譯、見中文傳媒、舉辦公開活動等,我就做語言支援。」

他甚至去外國旅行公幹,都會用單車代步,了解當地的道路設計,然後撰寫文章發表。「我沒想過是否為單車代步花上太多時間,只要能有更多人一起改善社區生活,又不影響教會事奉的時間,那就值得。」

單車是很容易跟人交流的媒體。陳家良這天巧遇一位大叔,對方就說:「我在巴基斯坦也踩單車呀。」

被笑被罵,都要在路上笑口常開

既是安全駕駛,又為社會為社區做了這麼多,就能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車手嗎?

現實是,熟練如家良踏單車上街,還會給人指罵。「他們常誤解我們在馬路踏單車是玩或做運動。司機最常說,『要玩唔好喺度!』,覺得你在玩,是累己累人。最近就有個小巴司機,開窗伸頭出來罵我,說我阻人搵食,但其實我沒有阻礙他們,我用單車代步也是返工,一樣是搵食呀!」

他每次還是面帶笑容的回應,「我會告訴這些車主,單車有權使用道路。當我做手號去發訊息,又或用語言告訴司機我的想法,大部分都會尊重,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守法的。」我記得他上課時有句金句:「沒有司機想殺死你。」家良笑笑:「對,即使我遇過多不友善的司機,其實他們亦不是想殺死我,最多只是欺負我,例如刻意爬頭越位、響咹等,又或睇住我來迫我埋路邊。」

有時候,罵他的是途人和街坊,指着他說「馬路踩單車,會死人呀」等等,他都會依然微笑駛過,又或在紅燈時跟途人打個招呼示好,「有些人畀你一個like,叫你加油,問你去哪裏呀;送貨伯伯又會打吓招呼。只要讓他們知道你也是道路一份子,大都會正面回應。」

歸根究底,社會的誤解,源於認為有引擎的車輛才能使用馬路;大家都不相信城市可以有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高峰時期,陳家良在頭盔及車身裝有3部運動攝錄機(action cam),用來保護自己。

去警署,上法庭,成為「路權L」

這幾年的駕駛經驗,有讓家良由文弱書生變成真正的單車發燒友嗎?「沒有,我只是用此代步,穿的都是日常上班的衣服,又不是做運動員。」是故認識他大半年,從沒見他穿過「破風」單車衫,也沒貼身單車褲,跟坊間的車手打扮迥異;但弔詭的是,他的頭盔竟安裝了運動攝錄機(action cam),看起來甚似專業車手。

「這其實是保障自身安全的方法。」話說數年前,他曾差點給巴士撞倒,「起初想不如算了,反正又沒有撞到我。但後來想,即使那司機沒有撞到我,但他的駕駛態度可能會令別人在下次受傷。我要盡公民責任,舉報給警方。為免口同鼻拗,那就裝攝錄機,這是重要的證據,要是發現對方刻意危害他人安全,我就去警署報案。

高峰時期,他一年到警署報案幾次,連警察也認得他,笑說「陳牧師,又來啦?」有時警察也不詳細解釋報案程序,「因為我都知道了。」

面對這個道路單車手,警察們起初都不會應付,「我開始報案那年是2012年,當時警察說,『其實陳生你這樣踏單車都不太正確,應該在路邊踩嘛,仲告人?』,我會理直氣壯跟他們說,香港沒有一條法列要求單車要行在馬路邊,單車跟其他汽車都是平等的。」

(2012年陳家良駕駛單車時給巴士迫到路邊,差點撞倒。在第20秒可見一架巴士急速切線,及後該司機被裁定不小心駕駛罪名成立。這是他所拍的片段。)

他頭盔上錄取的片段,也真的曾讓違例駕駛的司機成功入罪,「那次在馬頭圍道,有架巴士在我後方,未越過我便已經cut線,一直迫我到路邊,但巴士根本未埋站,明顯是想逼我避他,甚至是傷害我。我到警署報案,並上庭指證,控方也播出我的片段。最後法庭判他不小心駕駛罪。」(就是上面的片段)他無法想像的是,那司機在法庭上仍不認罪,「他不覺得自己犯法,認為這樣對待單車是對的。即使控告的程序多繁複,我上庭指證也很值得,因這可讓社會少一個危險的駕駛者。」

(這是另一條2013年陳家良駕駛單車時所拍的短片,在第51秒可見一架貨車突然切線,差點把他撞倒,及後該司機被裁定不小心駕駛罪名成立。)

弱勢的單車,如同弱勢羣體

現在,家良已很少到警署了,「一兩年才要去一次吧,」他俏皮地補充,「我想我也有份教育警察有關法例,現在幾乎已沒有警員再質疑單車不可在行車線中行駛。」

或許,香港的駕駛文化已漸漸改善,但對於單車的政策及態度,還是處於起步階段。政府的「單車友善環境」政策只在新界及新市鎮推行,市區用單車代步仍未能普及,「我們跟政府、官僚交過手,他們那種『少做少錯,唔做唔錯』的心態,不願讓市區有單車徑,不讓市民可以安全地用單車代步,是令整個城市落後於世界的原因。」

或許,他最想跟官員以至全香港人來一次單車行,「踏單車便宜,方便又環保,又快又健康,我真的很想跟每個人說,『快些踩啦!還等的士、迫巴士和迫地鐵』?」

他突然出口成詩,「耶穌救罪人,單車救城市,對不對?」大家都給逗笑了,他又再作譬喻,「單車有如一條鑰匙,讓人脫離這個城市既定了的生活模式,拯救了城市。我很高興找到這條鑰匙,而現在它就擺在你面前,還不去拿?」

說到底,他關心的不是踏單車,而是城市的問題能否解決,人是否大地盡責的管理者,而弱勢又能否如《聖經》教導般,給好好照顧,「單車這謙卑而安靜的交通工具,在市區被邊緣化的程度,就好比社區中的弱勢被漠視,不住被壓迫。若果一個城市連單車都不懂尊重,更莫說懂得尊重弱者,那麼這個城市只會愈來愈不宜居住。」

「我於是就從衣食住行的行開始,去改變城市,讓人知道弱勢的存在。不談啦,要去太子那邊開單車會議了!」搭巴士至少要半小時,會不會遲到?「不,騎車很快,十多分鐘就到。」家良留下了這句話,就騎上單車,絕塵而去。

陳家良撰寫了一篇單車禱文,有時他會請學生出車前一起唸,當中有幾句頗感動呢。

單車代步者的祈禱

「創造天地的主,我感謝祢造了美好的世界,並且把管理大地的責任賜給人類。可是,對不起,因為人類的貪婪及無知,我們濫用了大地的資源,以致大地及空氣也給我們污染了,萬物都一同受苦。

滿有恩惠的主,我們願意在生活上學習尊重祢及祢的創造;主啊,感謝祢讓我們可以用單車這謙卑而安靜的交通工具代步,得以環保、高效率、節約、健康及快樂地前往祢要我們去的地方。

賜我生命的主,正因為香港還未成為對單車友善的城市,就讓我們身體力行在馬路上踏單車,一轉一轉、一輛一輛地以單車改變這城市,讓這城市知道可以如何選擇交通工具,而不需要破壞大地及製造噪音;教我們如何用單車祝福這城市,用寧靜代替嘈雜,用呼吸代替廢氣,用心跳代替引擎,用汗水代替燃料;求祢保護我們,賜我們在路上有平安,救我們脫離危險。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而求,阿們。」

(全文完)

Text by Gi
Transcript by Bobo
Edit by Dy
Photo by Andy
Video by Ball

延伸閱讀:

我如何開始單車代步?

12件單車泊街要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