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哈,以前聽到這句話,都是笑笑而過。現在,有時候是冷汗直流。

嗯,我們就是討論太長(開會太長!),行動太少。大家都很少願意試行「一小步」。
或許,是因為在香港,要嘗試的成本實在太高。

也不談土地問題,而是當你要作出一個突破,例如改變一種生活習慣或做一個社會行動,身邊會有好多人問:「你好得閒無嘢做?」「你搞嚟有咩用喎?」「試試吓,有意思咩?」如果結論不如預期,又可能要面對不同人的批評或嘲諷。「點解唔計劃好啲呀?」「點解無諗清楚呀?」「都話咗唔得架啦。」

但,其實,好多事情若沒有落手落腳、親力親為去試一遍,是沒辦法累積經驗的,也沒法判斷什麼是「得」、什麼是「唔得」。許多會出現的困難,都必須是你去「落水」才會明白,才會了解。「一小步」一直記錄行動者的故事,無論是開一間改變世界的小店,或是開一個讓大家喘息的空間,又或是在做社區營造、社區藝術,他們共通之處是學習邊做邊學、邊行邊修正。

不是沒有計劃,不是蠻牛亂撞,而是在邊行邊按圖索驥,不介意先投入其中,開個頭,再看看下一步可以怎樣走出一條路。

這種實驗精神,是行動者必需有的裝備--也是我們這種記錄者的必要心態呢。

所以,(終於到重點),每一年「一小步」的實習生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採訪工作、幫手搞活動、做《亞公角報》外,他們也必然要身體力行做一個「社會實驗」,去回答心裏面的問題。試過,才會比較明白行動者平常的掙扎,也能比較有條理地去回應一條心裏着緊的問題。

再次感謝各位實習同學的努力,無論是寫稿、搞活動、做實驗,都出了最大的努力!!

學會認真面對自己的生活習慣、思考社區公共空間的運作,或代入弱勢羣體的感受,都是第一步。他們的實驗都有好多不足之處,時間不足、覆蓋不全面,但都見他們盡力踏出安舒區,希望他們會繼續在日常生活上,踏出更多一小步。(老鬼TONE)

以下是他們的實驗報告,會陸續刊出:

兩個星期只吃素,可以嗎?
士芒:
我是一個23歲的大學生,自從入U以來,三餐都在外解決,日日「大魚大肉」,我開始驚自己會變得愈來愈不健康。我不想老了會三高(高脂肪、高血糖、高膽固醇)啊。這個夏天,我想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不如就乾脆試試兩星期茹素(我知,唔係好長時間……),認真記錄自己的身體反應、家人朋友的接受程度、和寫一些出外茹素的小觀察啦!

在街頭開發一個迷你的「非正規公共空間」,可行嗎?
Dora:
我是讀園境設計的,我們一直在學習怎樣去設計一個舒服、以人為本的空間給公眾,但轉頭又想,我設計的同時,不也是在公共空間設立規範和限制嗎?那有沒有可能有一些設施、設計,是鼓勵大家主動去開創公共空間的不同用途?或是,褪一步,要怎樣令人願意停下來,找尋社區裏可用的「非正規公共空間」?

用20天減少一半生活垃圾,可行嗎?
Cman:環保、減廢都是「老是常出現」的話題。但到底我們有沒有盡能力、一步一步地實踐呢?在看過許多「減廢小點子」後,除了Like Comment Share,我們真正做了幾多改變呢?這是我問自己的問題。為了面對自己的陋習(!) ,我會先用10天記錄自己平常的生活垃圾,然後再用10試試減少一半,看看怎樣才可行!

 

14151794_10153695004846987_1311332177_o

這是實習生Cman 送給我們的禮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一. [實習生的實驗]在街頭開發一個迷你「非正規公共空間」,可行嗎?

二. [實習生的實驗]用20天減少一半生活垃圾,可行嗎?

三. [實習生的實驗]兩個星期只吃素,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