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難題,都需要自己的方法處理。我們「一小步」上班的地方,一直面對一個交通難題——這山頭只有一架綠色專線小巴來往港鐵沙田站,但這小巴班次不太穩定,來探病、上班或生活的街坊,常常等車都得累了。我們忽發奇想,不如就學習一些新界社區,去截順風車!聽過「大埔街坊泥鯭」版主Albert對於順風車的意見(讀〈「大埔街坊泥鯭」版主:順風車,問多兩次就成功〉),就不如親身試試在亞公角山做順風車。
這個夏天,我們邀請來實習的大學生,以及幾位年輕的同事,一起推動「亞公順風車」共乘計劃,嘗試為社區帶來改變,也連結街坊,最重要是「自己社區自己救」。
香港人怕羞、保守又怕尷尬,順風車會行得通嗎?這班後生仔原本都好驚青,但試過之後,都話原來OK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1:「亞公順風車」實驗全記錄
實驗日期:2016年7月14至19日
在這六個工作天,我們共派出了11名年輕人,以不同的組合的形式,例如獨男、獨女、男男、女女、男女、一羣人等,於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在亞公角山截車。同時亦邀請在山上工作的5名私家車車主參與實驗,嘗試接載等車的山友或測試員。
實驗方法:拿紙牌截順風車
我們手拿一個特別設計的「往亞角山」,又或「落山」的A3大小紙牌,每天上班時間早上8:45-9:45,在亞公角山腳和沙田醫院截車往山上的五個單位;以及放工的6:15-6:30pm,到突破對面路口截車到山腳或任何地方。有私家車表示,順風車紙牌指示不清晰,讓他以為是指引人上山;但也有司機一看就明,即時停在測試員面前。
實驗成功率:超過90%!
成功截到順風車的比率超過9成!基本上不論任何截順風車的組合,只要拿出順風車的牌子,再舉起姆指,在10分鐘之內,等候約2至5架車子經過,便能成功上車。而失敗的個案,往往是因為碰巧沒有車子經過,又或司機對我們視而不見。
最易截車時間及地點:9點3前山腳
我們發現最易截順風車的時間和地點,絕對是早上的8:45-9:15山腳,成功率達100%。
最溫馨順風車:工程車 + 的士
載滿工程雜物的工程車,曾接載我們數次。因車廂看起來比較混亂,我們曾猶豫要否上車,但司機卻熱情邀請,使我們非常感動。山上亦曾多次有的士免費載我們下山,甚至直達港鐵沙田站;他們完全沒有奇怪我們的舉動,好像早已知道「亞公順風車」的存在,十分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2:「亞公順風車」真實個案
以下全是我們的截順風車時的真實記錄,無花無假,大家大可體會截順風車的辛酸和興奮,同時也鼓勵着我們每個人,真的可以試試在社區截順風車。
實驗員一號Simon:站着如嘍囉
截車時間:7月12日8:45am
登車時間:8:53am
「人生第一次截順風車,心情都幾緊張。我在山腳戰戰兢兢地舉起上亞公山的紙牌,此時有一架、兩架車經過,私家車司機瞥了我一眼,竟然全速直奔上山,完全無視我存在!那一刻體會甚麼叫『站着如嘍囉』T . T。等到第四架,終有一位女司機停下來讓我上車。原來她在Facebook看見《亞公角報》專頁宣傳,知道我在做順風車實驗,仲叫我哋畀心機!」
#你的樣子如何
實驗員二號Cman:的士大佬太好人
截車時間:7月14日6:35pm
登車時間:6:42pm
「放工時間,一個女仔,原本以為很難截車 >.<。誰知在突破青年村對面等了兩架車就成功,而且還要是一架的士!上車後,我跟司機說請隨便在一個方便的地方讓我下車,但司機好好人,最後送我到沙田火車站(心裏面當堂Yeah 一聲)。臨走時司機更說:『有緣再見啦!』真想不到香港還有那麼多熱心助人的人!」
#唔通靚女真係易尐截車
實驗員三號Cathy:黐車坐十分warm
截車時間:7月18日8:45am
登車時間:8:50am
「早上在山腳等車好慘,因為天時暑熱兼多蚊!這天我跟Simon一齊舉牌截順風車,過了一會,有架的士在我們面前駛過往,我們頹頹地之際,回頭發現的士駛了5、6米後停了下來,後座女乘客竟打開門,揮手邀請我們上車!我們非常驚喜,就立刻跑過去,毫不客氣地鑽入車廂^_^。原來她是城門之源的職員,但這天早上要去突破,所以毫不介意車我們到突破;她更興奮地指很認同『亞公順風車』計劃。之前我還很擔心麻煩到人,但原來根本就不會,而且還可認識鄰居,很warm!」
#大家係左鄰右里又點會麻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過為期六天的實驗,大概證明「阿公順風車」是可行的────我們都幾乎沒有「食檸檬」,大部分人都能順利截順風車,而來往山上的私家車經過這幾天的實驗,也開始明白可以用順風車來幫助街坊;這結果帶來了很大的希望,讓我們深信,這不單可以解決亞公角山的交通問題,有效連結社區,更拓闊大家對這小山頭的想像。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導師梁志遠博士(阿虫),卻跟我們分析順風車與社區營造,並不是那麼簡單。
我們的想像是否過份美好?下回分解。
(續看下一篇:阿虫:截完順風車,讓社區營造再走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xt by Gi + Simon + 牛雜
Photo by Andy + Bobo
亞公角山社區實驗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