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學時參加愛丁堡獎勵計劃(現名為青年獎勵計劃),為了考獲獎章,選修帆船課程,自此便愛上水上活動。六月仲夏之際,最適合初試各種水上活動,由此開始欣賞香港的海洋之美。
除了帆船,我學過滑浪風帆、懂潛水,唯獨一直沒有玩獨木舟。即使身邊的朋友已考取獨木舟章的一二三星,我還是不為所動,因為我始終不喜歡困在船艙內,和花上九牛二虎的力氣划船。
直至近年流行開放式獨木舟,才讓我嚐到獨木舟的樂趣。憑著當年朋友指導我的兩個重點(右手腕轉動,控制槳入水角度;上手用力推,下手不要死力拉),我很快便能掌握和操控小舟,自由前往沒有陸路通達的美麗海灣,甚至划往無人小島。炎炎夏日,當划得又累又熱的時候,還可以跳進水裏,享受清涼的海水和放鬆身體。
划到水清的海灣,我喜歡到淺水近岸之處浮潛。只要帶上浮潛三寶:面鏡、呼吸管和蛙鞋,我就能好好欣賞海底的珊瑚、魚類和各式各類的海洋生物。不少未玩過浮潛的朋友都會問:「吸管會入水嗎?入了水怎辦?」所謂浮潛,其實不只「浮」在水面,也要「潛」到水裏,這才能體會海洋的美。在水底的時候,海水進入呼吸管,你必須閉氣不吸,直至上水一刻,才用力而且快速地把氣呼出,將管內的水排出,再緩慢而小心地吸另一口氣。這技巧是需要實踐和練習的,誤吞幾口的海水幾乎是學習必經的階段。(最近在網上看見一種嶄新的面鏡和呼吸管,我估計這種神級設計和製作,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經歷。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用家經驗。)
蛙鞋都有分兩大類,我認為外型細小、赤腳穿進的那款較適合浮潛。初學者最好在沙質海床的淺水區練習,踢腳不用急,要有節奏。不要只用小腿發力,緊記以大腿帶動小腿,更進一步還可以嘗試運用腰力,這才可以產生足夠動力。如何可以潛得較深?一般最常用是「鴨潛」(Duck Dive),即好像鴨子一般頭先落水,然後尾部向天。身體伸直在水面向前踢一兩下腳,有向前的動力後,頭部及上半身彎向水底,身體向下沉而順勢把雙腳向天,這便有很大的力度把你整個人推向下。
香港石珊瑚的分佈一般都在較淺水的位置,3 至 5米水深往往是最密集的,這正是浮潛可以到達的深度。所以,學會浮潛便能穿梭於珊瑚群落間。觀察珊瑚的最佳姿勢是頭向下腳向上,千萬不要「楝篤企」。因為珊瑚生長速度慢,別看它們小小一團,一不小心可以踢掉她們十多年的生長。控制運用好蛙鞋,也要提醒自己眼看手勿動。最簡單的方法是不帶手套,沒有保護,自然不會隨意觸摸或用力過度弄傷珊瑚。以前看記錄片知道石珊瑚在紫外光燈下會有特別的顏色,但十多年來的都未試過這樣做,最近看到朋友的分享(多謝Cat Mok),決定到鴨記買一支十多元的紫外光電筒,加個防水袋,便在這次獨木舟加浮潛時,拍下一輯珊瑚與紫外光的照片,雖然有些品種沒有太明顯的分別,但整體效果也令我頗滿意。若果有更強光及覆蓋更闊的紫外光燈,可能效果更震撼。
浮潛及獨木舟溫馨提示:
1.最好有懂得浮潛和獨木舟的朋友相伴,即使不懂,有朋友相伴也是必需。潛水有buddy system,扒雙人獨木舟亦較容易。
2.留意天氣變化,雷暴或突如期來的打石湖風都不宜留在海中。
3.浮潛最危險是被棄置的魚網(俗稱鬼網)纏擾,看到的時候要盡量遠離。
4.進行鴨潛時要留意海底的深度,以及石面是否有大量長刺海膽聚集,被刺中後會相當痛,但不會有生命危險。
–
黃志俊 (Dickson),參與多項海底基線調查、珊瑚狀況監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