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筲箕》始於朋友的無心一問:「有沒有想過辦一份地區報紙?」說者無心,聽者卻相當有意。帶著朋友這個無心插柳的建議,我反覆思量了一個月。之後,我拉了兩個朋友下水,一起發夢。起初想雜誌名的時候,我們想過叫「筲箕誌」、「筲箕生活」、「筲箕報」等等、最後選了《紙筲箕》,只因夠玩味,適合我們。構思初期,我們的確想做一本傳統雜誌,每月出二十頁紙,有專題有專欄,把筲箕灣一切盡收眼底。我們設計了雜誌的頁面風格,擬定了大概內容,準備向區內商店「賣橋」,但我們計過,營運一期,光是印刷費也過萬,而且,我們也不夠人手做編採、排版的工作,所以,計劃碰壁,我們停滯了。
有人提議我先在網上聚眾,人多才好辦事,於是我開始在網上發稿,但由於人手有限,聚眾力度仍是不足,《紙筲箕》繼續停滯不前。原本的團隊,也漸漸潰散。我曾經以為《紙筲箕》會就此擱置,直至……
有一天,洗澡時,我忽然想到了。「《筲箕灣》學《黑紙》就可以了!」每期一頁,一期一主題,工作量不多, 成本也可應付,最重要的是,要印出來,人們才會覺得這是一回事,才能真正聚到眾。我再次和人分享我的計劃,這次,有一個唸新聞系的朋友和我一起做,這就成了我們的編輯團隊,《紙筲箕》再次前進,而且,出版在望。
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我們做好了第一期,我還記得,正式出街前的一晚,我緊張得睡不著,怕《紙筲箕》不受歡迎、怕派不完、怕做不下去……結果,一期又一期,我們總算順利開始了。起初我們是每週一期的,做了四期。讀者覺得我們做得太急太密,消化不來,我們吸收了他們的意見,改為隔週一期,但份量倍增。現在的《紙筲箕》摺起來是 A5 ,攤開則有 A3,足夠做一個較為詳細的專題報導。
很多人問我們究竟《紙筲箕》是做甚麼,我會這樣說。《紙筲箕》是一份筲箕灣人做給香港人看,關於筲箕灣的社區迷你雜誌,目的是透過文字和圖片,展示筲箕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且透過一份區報,能連繫社區。我們的內容包括生活資訊、社區歷史、人物訪問、社區議題探討、文化藝術,甚至是社區通識教材。
我們希望在筲箕灣街坊中建立一份大家支持和信任的社區雜誌,令社區連結更多,成為一個更有人情味的社區。我們隔週出版,但每週都會在街上派,派二千份。已經有街坊開始留意我們,在面書上,兩個月內,我們累績了近 600個支持者。我們的目標是在出版穩定後,把印量提升至 5000,進一步增加派發地點,使更多筲箕灣街坊認識在筲箕灣有一份筲箕灣區報。
—
Isaac Wong:《紙筲箕》創辦人。
《紙筲箕》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papershau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