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髮水、淋浴乳、牙膏、洗潔精、洗衣粉、止汗劑、洗手液、防曬⋯⋯每天我們的生活都圍繞著這些「必需品」。尤其作為女性,我們都被教導要乾淨,儀容要整潔,不能有半點的骯髒。若然頭髮開叉,會被人說保養不好;若然有丁點體臭,會被視為不衞生;若然不好好防曬,會被人取笑有雀斑。因此,社會教導我們要透過這些「必需品」保養自己。這些日用品,我們在港鐵、巴士、電視、網絡廣告中都不難找到它們的踪影,它們都標榜自己「快速」、「乾淨」、「潔白」、「安全」等等。
然而,近年陸續很多新聞報導這些化學加工品要不含菌量超標、含有致癌物,就是會引致過敏、傷害皮膚。究竟我們每天的必需品是什麼材料,當中的元素又是什麼?女性除了選擇化學加工品,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
於是,我決定展開一段「無添加」日子,自製日常的洗潔衞生用品,看看自己有什麼變化。
事前心理和思想準備
這次的實驗我都會一連九天以天然物品代替化學加工日常用品。
或許你會想像,最困難的是要尋找那些清潔用品的製作方法吧。但其實,首先面對的難題的是,怎樣放棄「買嘢貪就手」的便利性?我從小與家人一起居住,絕大部份日常「必需品」都由父母購買,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選擇。要真正的「無添加」就不可以依賴家裏隨手可得的化工產品,要自己出外逐一搜購了。
那到底要在什麼地方才能購買這些材料?平日我們缺少什麼,很簡單,去超市吧!因為日常用品早已統一於超市予我們集中選購,大大提高了快捷性。然而實驗要的物料只於有機店舖有售,地點多位於樓上舖,而我去光顧的就主要是旺角的Organic We 及佐敦的公平點。
對於已經習慣光顧大財團的我,在還未知道自己能否撇棄化學加工品前,首要反而是克服怕麻煩的性格。但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好處,叫我慢慢學會離開大財團,泡泡小店。
好吧,接着就是做資料搜集,參考不同環保機構或環保人士的博客(詳列在下面),以及他們的用後感,希望可以令實驗能順利進行。雖說材料是天然的,但也我亦需要密切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和反應,確保沒有敏感。
開始無添加的日子
我把實驗定為九天,循序漸進地用天然物品代替生活日常的化學加工品,每天增加一項天然物品。編排次序是根據日常對我而言最貼身的物品開始,以最不可缺少的衞生用品洗髮水、淋浴乳為起步。而我在家中的角色主要是負責洗碗和洗衣服,因此起初的日用品(Day 1- 6)基本上都是我個人經常直接接觸的,而後期(Day 7-9)主要是用於清潔,每天接觸頻率相對較低,但同樣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用品。
當然,我心裏希望這計劃於實驗後得以延續,並成為自己的習慣,因此決定先從最貼身的物品,即最難克服的階段開始。
Before | After | |
Day 1 | 洗髮水、淋浴乳 | 茶籽粉加水 |
Day 2 | 洗潔精 | 茶籽粉、竹纖維洗碗布 |
Day 3 | 洗衣粉, 柔順劑 | 無患子 |
Day 4 | 牙膏 | 梳打粉加椰子油 |
Day 5 | 洗手液 | 無患子水 |
Day 6 | 防曬 | 椰子油 |
Day 7 | 蚊怕水 | 蒸餾水、香芧精油、數滴薰衣草精油(個人喜好) |
Day 8 | 止汗劑 | 梳打粉、粟粉、椰子油 (~1:3:6)、茶樹精油 |
Day 9 | 清潔劑 | 小梳打粉 |
詳細報告
Day 1:以茶籽粉代替最貼身的洗髮水和淋浴乳。
茶籽粉內含天然茶皂素,可以去除油污,只要用暖水混和變成啡色的水,就可用於清潔。起初試用,實在花了頗大的勇氣去克服用一杯啡色的水來清潔。對比起以往白雪雪的淋浴乳,茶籽粉水予人感覺比較,唔,嘔心。但實際上,當你把它塗上身體,其實感覺和水沒太大分別,用後的確能去除身體一整天的體臭。
我其實只用少量茶籽水洗髮,同時用大量清水洗頭。起初心理上很不適應,感覺自己仍然未洗乾淨,而且頭髮會出現排油期(即不使用化學洗髮水後,由於頭髮已經依賴化學物品去油,身體需要一些時間適應),頭髮會看似比較油,心理上或多或少出現少許壓力。但捱過了一段時間身體回復正常後,我便再沒有油膩的感覺了。因此撇棄洗髮水和淋浴乳最重要是先跨越自己的心理關口,很多人都會在此階段而放棄。
Day 2:以茶籽粉和竹纖維毛巾代替洗潔精
用茶籽粉溝水洗碗,最開心是洗碗碟時不用戴手套,因為它性質溫和,不會刺激皮膚。除此以外,我還用上了100%竹纖維造的毛巾。竹纖維的的纖維排列可以將油分扣住,然後沖水就帶走油分。起初我也頗質疑究竟一條小毛巾是否真的可以有如此神奇效果?結果我用竹纖毛巾,先抹了油油的碗碟,油膩感果然大減,再加上少許茶籽粉水就能輕易把碗碟洗乾淨。相比起以往要用大量起泡洗潔精才能去油,利用茶籽粉和竹纖維布真的省時得多。而令我較驚訝的是,原來有物理的清潔方法(即用竹纖維帶走油分)洗碗,清潔不一定是「化學品才是王道」,這是長知識了,哈。
Day 3:用無患子代替洗衣粉和柔順劑
無患子是天然果實,果皮含皂苷,放於水裡能產生泡沫。相比起洗衣粉,它是天然介面活性劑,能被自然界分解。只要把數粒無患子放於一個小袋,再放入洗衣機就能清洗衣服。由於無患子的液體偏黃,起初我會擔心會否出現染黃衣物的情況,但發現原來只要混合清水來清洗,基本上都沒有染色問題。最初我以為沒加入柔順劑,洗完的衣物會「硬梆梆」,但出乎意料,其實用無患子洗的衣物還是差不多柔軟。唯一有差別的是衣服沒有以前那般有「香氣」了,這就要習慣一下。
Day 4:用梳打粉和椰子油代替牙膏
起初還以為牙膏很難自製,但原來方法很簡單,只要把梳打粉和椰子油混合,就能清潔牙齒。初初使用時很不習慣,因為口腔裏再不是陣陣的薄荷香氣,只有梳打粉的咸味和椰子油味。而且心理上也和洗髮水情況一樣,感覺還未能完全清洗乾淨,會很擔心會否有蛀牙的情況出現。在日常生活與人交談時,我都會有點擔心自己因使用天然牙膏而令口腔有味的情況,因此每天刷牙後都會檢查口腔的氣味。後來我才想起,以前用化工牙膏時,我都單純地認為化學加工品就能乾淨而不會檢查口腔和牙齒,反而失去了自我檢查清潔的能力。 原來基本上只要像往常一樣多善用牙線,飯後清潔口腔,就不會因為不使用化學加工牙膏而出現口臭、牙黃情況。
Day 5:用無患子煲水代替洗手液
只要把無患子加水煲十分鐘,倒進器皿後就可以當成洗手液了。不過由於無患子是天然果實,因此煲出來的水會有一陣酸酸的味,我起初不太能接受那種氣味,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來到第5天,我開始反省現代人對於「清潔」的定義。
無患子與洗衣粉和洗手液同樣是清潔功能,後者香噴噴,但屬化學加工;前者雖有酸味,屬天然物品。我們所追求的香氣,是人工化學混和出來的假氣味,其實有什麼意義?以家人為例,實驗期間我曾鼓勵他們用無患子水清潔,但他們的反應都是「味道那麼奇怪都唔知得唔得?!」、「會唔會敏感?」、「可唔可靠架?」等等。原來除了自身的改變,要說服和我一起生活的人一起改變習慣亦是一大難題。家人認為無患子水很臭,就等同骯髒;天然,就等同致敏;少泡,就等同不乾淨。我不禁發現原來我們早已被廣告的意識形態洗腦,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使用的日常產品是否真的乾淨。我們是否已經過份依賴化學加工品而漸漸失去了辨別清潔的能力?
Day 6:用椰子油代替防曬
防曬對女性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環,但若然選擇了品質差的會比較容易引起皮膚敏感。椰子油有天然防曬作用,可代替了一般化學防曬劑,因為內裡的脂肪酸結構與人體皮脂非常相似,容易為人體吸收。我曾經試過在沒有理解清楚成份下就購買平價化學防曬產品,久而久之就起暗瘡粒。於實驗中我嘗試塗椰子油,感覺很快會被皮膚吸收,相對不會阻塞毛孔及引起油滋粒,而且有潤膚效果。但缺點是椰子油SPF比較低(指數大概5~10,比市面聲稱強勁防曬的SPF 30-50較低),所以我在實驗期間會勤補,因此我除了勤塗椰子油外,亦提高了意識去加強物理防曬,例如在陽光底下撐傘等。
Day 7:椰子油 + 粟粉 + 梳打粉 + 茶樹油 = 天然止汗劑(最困難的一役!)
椰子油除了可以護膚、防曬,亦可以混合其他材料製成止汗劑。我曾經嘗試過不同類型和牌子的止汗劑,但都不能解決出汗的問題。最讓人尷尬的是,止汗劑往往會加入人造香精以掩蓋體臭,而在出汗時香氣與汗味混合,味道更讓人難受。而長期使用的話,白色的衣服更會出現黃色漬,洗也洗不掉。最後我混合了粟粉、小梳打粉和椰子油以自製止汗劑,梳打粉用以除臭、粟粉吸收水份、椰子油則潤膚,再加上少許茶樹(抗菌效果)精油,就可以造成天然止汗膏。雖然成品會比普通止汗劑油膩,但持續使用後,的確再沒有難聞的味道了,比起用香氣遮蓋臭味有效得多。此外,使用自製止汗劑後,白色的衣服再沒有出現污漬,解決了我日常穿白色衣服尷尬的情況。
然而,自製止汗劑也有其缺點,就是必須花時間去研究到材料合適的比例。我前後共試了三次才成功調製出恰好的濃稠度,所以在製作過程中我一度有放棄的念頭,我不禁問自己:與其辛苦嘗試,倒不如用金錢購買現成貨品?然而,當第三次嘗試時,感覺終於調劑到理想的效果時,又不禁很有滿足感。雖然混合止汗劑是一件很麻煩的事,但慢慢了解各類材料的特性、什麼比例才能混和得最好效果等等,都令我明白到要令身體感到舒適,並非由他人去定一個準則,而必須要了解到自己需要什麼。此外,自製止汗劑成品最後只有淡淡的茶樹油味,似乎並不符合 “女生就要香噴噴” 的標準。但當我們盲目追求香氣,務求盡力抑壓自己的體臭,卻可能忽略了身體給我們的信號--究竟是社會的準則重要,抑或自己的感覺重要?
Day 8:用香茅油代替蚊怕水
除了貼身的產品外,其實不少化學加工品雖然屬於外用,但都會影響個人健康。以蚊怕水為例,由於家住村屋,夏天時會有很多蚊子出現,加上我個人比較「惹蚊」,所以蚊怕水幾乎是我的必需品。於是我趁著這次實驗的機會,嘗試親手製作蚊怕水。原來材料只需要蒸餾水、香茅精油和少量個人喜愛的精油。過程只需利用蚊最怕的剋星香茅就可以驅蚊,無須落任何化學物料,就這麼簡單。現在我已經習慣在窗戶附近噴一噴天然蚊怕水,房間的蚊子的確比以前少了。
Day 9 :用梳打粉代替家用清潔液
平常清潔我總會用各類強調「1:99」的殺菌清潔劑,但原來小梳打粉都可以做到清潔的效果。於實驗期間我嘗試用水稀釋梳打粉,然後用毛巾進行精潔,和平常的清潔效果差不多。然而,梳打粉則沒有濃烈的氯氣味,而且可以用手接觸,反之使用漂白水等其他化學加工品則必須要戴上手套以保護肌膚。雖然梳打粉能做到清潔的效果,但以我母親為例,她仍然堅持用漂白水或殺菌清潔劑,因為覺得使用梳打粉未能有殺菌效果。我不禁想--究竟我們需要的是清潔,還是殺菌?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環境是否需要如此「無菌」呢?
_____________
小總結
其實在實驗過程中,我最不習慣的是使用天然物品後,不再有香噴噴的氣味,例如衣服再沒有柔順劑香氣、頭髮再沒有飄出陣陣「髮香」、口腔再沒有清爽薄荷味。然而,我逐漸察覺到原來人生活其實根本不需要這些「香」,因為他們既不幫助提升清潔效果,又是化學加工混合而成。所謂的「香」只是討好顧客購買,其實清潔作用不大。
另一方面,令我詫異的是原來上述的天然代替品都有多功能用途,例如茶籽粉、無患子等。其實總計我買的代替品很少,而且用量不多,就能達到效果。反之,平常在超市、藥房賣的清潔用品容量都很大,且鼓勵多用多買。其實,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份量進行清潔呢?以洗碗為例,以前我一個月用一支洗潔精,因為消耗速度快,但使用茶籽粉後同樣份量可用兩個月左右。在鼓吹消費的年代,究竟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那麼多的化學加工品?若然只是清潔,我們又是否需要每天使用大量殺菌的化學加工品?抑或可以嘗試減低使用的次數?還是,我們已經潔癖到一個病態的地步?
我們真的沒有其他選擇嗎?
誠然,化學加工品已經滲入我們生活每一角落,可說是避無可避。我並非要完全與化學加工品隔絕,而是在生活上想像另一個可能性。在這段日子,我發現日常依賴的,原來未必是對身體最好。例如我在家裡負責洗碗,一直以為洗潔精洗得最乾淨,但沒有細想到洗潔精背後的化學物料可以如此強勁的原因。雖然清潔力一流,但同時腐蝕性強,容易令皮膚敏感,相反用茶籽粉取代則沒有這個問題。牙膏方面,有人會質疑牙齒是否真的乾淨,無可否認,市面的牙膏清潔力特強,因為牙膏本身就含有很多人工清潔劑、研磨劑、都以化學作用達致清潔的效果。但它們的成分,例如三氯沙,雖有效消毒及防止牙周病,卻被指會影響心臟和肌肉收縮。梳打粉加椰子油可能比不上市面牙膏那麼有乾淨的感覺,但兩者均可以食用,無損健康。我並不是認為牙膏不好,但在使用化學加工牙膏前我們是否應該考慮清楚,究竟我們用於身體的東西,是否確保真的安全和不會殘留在體內呢?
另一方面,我也會想自己作為女生,真的很自然會想滿足社會想好多「期望」:要香噴噴、要無瑕疵。經此一役,我慢慢學習了解自己的需要。女生們,我們都可以重新定義,什麼才是自己的「必需品」啊!只要擺脫只向超市的惰性,放下對天然物品的成見,就會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可以減少依賴日常化學加工品,這才是真正的「無添加」。
當然,除了基本外用的必需品,還有飲食習慣,也同樣可以抱著這個態度,食得更有機和健康。
短短兩星期,原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曾參考過的博客和網頁:
Bathe to Basic Founder Edmund Ip http://www.bathetobasics.com/btbblog/
Natalie網誌│生態旅遊——行李篇 http://www.post852.com/%E7%94%9F%E6%85%8B%E6%97%85%E9%81%8A-%E8%A1%8C%E6%9D%8E%E7%AF%87/
Go Green Hong Kong https://gogreenhongkong.wordpress.com/about/
Text + Photo / Ellie
Edit / Dy
實習生小檔案
Ellie,文化研究系學生。喜歡攝影,喜歡文字,更喜歡胡思亂想。
有關實習生的專欄,可看〈實習生的實驗:解答我們心裏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