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鄧國騫時,他和同組的嶺大視覺研究同學還沒有決定怎樣表達作品,只決定了以landart (地景藝術)的形式去表達。
鄧國騫(阿騫)的家族就是錦田鄧氏(新界五大姓氏原居民之一),在圍村長大,他與現在因為租金、空間、或者社會運動而搬進的錦田的藝術工作者背景大為不同。
「我以前不覺得有什麼特別,近年才愈來愈覺得,自己在圍村長大與成為藝術家是很有關係的。」
香港人/圍村仔/藝術家
今天普遍我們去理解「香港人」,是「土生土長」(父母輩是移民就不算啦…),從小在附近有商場的城市生活,就是大部份「香港人」的生活方式。
阿騫的家族在英國人來之前已經在香港的生活,而他自己,是十八歲才第一次出中環。去年10-12月,他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的獎助金去了美國紐約交流,正正是雨傘運動發生時。「都猶疑應否去,但機會難得,這次也計劃了很久。」所以在催淚彈之後他就起行離開香港三個月。
「我住在曼哈頓,最市中心的地方,好方便,又極之資本化,同時又很有禮。」這與他原先生活的錦田圍村很不同。「呵,現在人大了(32歲),好好多,可能幾年前都會很大衝擊呢。」
因為不同地方來紐約交流的藝術家都住在附近,很多有趣的交流就自然發生,「這次真的喝了好多酒,但這對於交流真是很有用,傾到偈。」
阿騫認為能真的「傾到偈」,才可以進行「藝術交流」。
「這次跟學生交流,都傾了好多偈。他們開始嫌我長氣啦。」
這次與嶺大視覺研究系的同學合作,阿騫花了很多時間跟他們溝通。「就是不斷『傾偈』。好在斧山的trip大家可以侷住不斷傾。」這次阿騫給同學的作品課題是,想像自身未來,及留給自己下幾代的話語。
他們在《後桃花源》的作品整體來說沒有既定的形式,兩位同學在錦莆路旁邊的河各自有一個Landart的作品;而阿騫在導賞當天也騎着單車載着來訪的人,同時又預備了一個廣播劇,然後在公開導賞第二天還開放了自己家,播放作品,與觀眾交流。
阿騫開放了自己的家做導賞(facebook 圖片)
解決生命裡的懸而未決
考了兩次高考,入了中大藝術系,他形容自己「最初很單純,就是覺得想畫畫而已。」進了藝術系之後,才知道寫實之外,還有抽象;畫畫之外,還有不同材質的創作,然後學習了critique,接觸了不同藝術的概念層面,「好大衝擊,由一個鄉下仔到一下子接觸到那麼大的觀念上轉變…還試過在雕塑室門口哭了起來。」
後來讀完碩士,一路走藝術的路,阿騫慢慢發現,自己要透過日常生活的物件做創作:「我不是那種可以『無中生有』的藝術家,但透過日常物的不同組合,會較適合去表達想講的信息。」
他曾為母親早年放棄的一個孩子做作品,在網上尋找這個「妹妹」。「對我來說,藝術都是唯心的,我創作的動機都是想尋找自己,或者解決一些生命裡懸而未決,甚至在現實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生命裡未完成的問題』是我作品的基本框架。」藝術最好就是可以不合情,無功能性,卻講到唯心的東西。
「對其他人無意思都好,對自己也是在解決一些問題,梳理到一些情緒。」
作品:
http://www.tangkwokhin.com/2013/09/i-call-you-nancy.html
傳統所賦予的節奏
今年圍村會打醮,是十年一度的傳統大事,「有時你不得不佩服傳統的設計,十年才一次,人們就不敢太怠慢輕視。」少有,才會隆重其事,這就是乎合人性的設計吧。
阿騫第一次參與打醮是兩歲,「一點印象也沒有;十二歲那次,我和堂兄弟就睡在棚內,很難忘。」廿二歲,堂兄弟們已長大,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沒有睡在戲棚裡,「我自己也忘了從哪時開始,那些曾經很熟的人(兄弟)會突然疏離,失去了親密的感覺,這是一種無法縮短的距離。」雖然他們還是住在同一條圍村裡。住在一起,有的好處是,每逢這些節慶傳統,大家還是會聚在一起。
阿騫記得,「祖父還在的時候,每逢節慶,會在天台唸經,整條村的人都會聽到。」近來阿騫整理祖父的遺物,有些是地契,有些是私人信件,將會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展出。
另一個「未完成的問題」也成了阿騫的作品,他邀請了住在隔壁的堂哥在他去紐約之前與他一起跳「竹昇舞」。「人大了,有些事情就不會當面說,當面問。」作品籍着與堂哥一起跳舞,嘗試重拾一些小時候的親密,也抒解在異地看着香港雨傘運動的糾結。https://vimeo.com/111960992
作為圍村的男丁,「我也會建丁屋啊。」我們立即低呼 “wow”…他計劃把「丁屋」artist residence,邀請不同地方的藝術家來錦田交流。
如果定義社區就是一起生活的人,在圍村的場景來說,似乎來得太簡單和平面。有血緣、住得近,也有其「不能縮短的距離」。鄧國騫及其作品,就是在不斷思考自身和傳統的關係。
—
鄧國騫,1983年生於香港。2008及06年分別取得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藝術碩士及文學士。作品常以拼貼重組社會現成的符號,並藉想像力重新建構新的閱讀方式,透露出對人、物及事的種種情懷。
《後桃花源記》(錦田 ﹣ 釜山 藝術交流計劃)
在錦田呈現後桃花源記
勞麗麗:在田中央,吃一頓剩食下午茶
擔泥 X Reds:不如,就搭一個旱廁吧。
text by Lokman
photo by Andy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