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大澳文化工作室」,是10多年前。當年大學未畢業,因為要完成一份功課,坐了兩小時車,到大澳永安街找黃惠琼「琼姨」做訪問。

訪問內容,功課成績,全都忘了。只記得琼姨是個笑聲爽朗,說話豪氣的揚眉女子。印象中,那是個很多資訊、很豐富的訪問。

10多年後,我們寫了好幾個社區故事館後,突然想起,香港的第一個故事館,其實在那路途遙遠的水鄉。談社區營造,談逆權師奶,實在不得不到訪這個元祖級的故事館──大澳文化工作室。

「嘩,我14年來應該幫了過千個中學生、大學生做project交功課囉,唔記得邊個打邊了,」瓊姨笑笑,「我都由27歲抗爭到57歲啦。」(看另文 大澳黃惠琼:30年的社區營造心法

到底10多年前搞社區故事館,跟現在有何不同?
琼姨做了這麼多年社區工作,有沒有秘笈分享?

11827056_10152883496987003_827290934_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拖地到籌期 一手包辦的館長

大澳文化工作室,2001年成立,由大澳居民黃惠琼創辦,是香港首個關於社區故事的民間博物館。「你見過一個館長,又要拖地,又要掃地,又要籌錢,又要交租,又要看檔未?你未見過吧?」琼姨一邊在館內的廚房拖地,一邊說。

訪問那天是星期三,炎夏,已下了一星期雨。這天算天公造美,只是毛毛細雨。「一下雨廚房就漏水,我們不能開放。」為什麼?「如果有人跣倒點算?我們怎賠得起?」

「我們這裏不能買第三者保險,因為大部分的展品都超過一百年歷史,保險公司不受保的。」她說,繼續行出行入,忙這忙那,「不開放,是要保護琼姨。」

Tai O-23

但不開放,沒人買書、買名信片,就沒有收入。每逢夏天五至九月,不時打風落雨,那都是文化工作室的透支期。「每年都是這樣的。惟有其餘7個月就要很努力很努力去籌錢。其實琼姨很感恩囉,這博物館搞了14年還沒有塌下來,在香港來說已經是奇蹟了。」

「沒有人、沒有政府、沒有財團、沒有外國勢力來支持的。不過,最重要還是屋主每個月只需要我交6000元租金。如果加到10,000元,我就不可能那麼囂張了,你說對不對?」

創館14年,除了第一年有一個外國社區文化基金會提供「創業基金」,13年來琼姨都一直是自籌租金、自己營運。政府不是沒有向琼姨招手,只是他們的處理還是很「離地」。「我在1999年寫書向政府建議,在大澳開辦鹽業博物館,但他們認為沒有這個需要。政府叫我捐大澳的文物去沙田文化博物館,做一個『大澳閣』。但我覺得,那些東西離開了大澳,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歷史,沒有意義了,所以就堅持(不捐),」她說,「最終就是你有你堅持,政府有政府不管。」兩年之後,琼姨索性自己開館,自己講大澳故事。

11806397_10152883496852003_1662595725_o

琼姨手拿着的就是當年鹽業博物館的設計。大澳曾是香港的鹽鄉。

「當然,現在回看,政府不管也有其好處。反正上帝安排的,人真的不知道。」琼姨說,她是基督徒。其實,這年頭作為社區營造者,大家心底裏都希望政府不要管。它一管,一灑金錢,各方區議會就開始用由上而下的方式「打造」自己社區。這麼一搞,輕則浪費公帑,重則把社區特色完全抹殺。單就大澳而言,就曾經有不少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建設計劃。

2000年,政府提出想將大澳變成一個商業化的主題公園,所以曾經說過要把棚屋都拆掉,改成馬來西亞式、緬甸式的渡假屋和商鋪。「很不幸地,那年大澳發生大火燒了幾十間棚屋;但亦很幸運地,令到各界都關注棚屋是香港的歷史,漁民歷史的重要,這計劃才不了了之。有時,真是塞翁失馬。」

2015年3月,政府和部分議員重提要「改善大澳」,以不同的工程,把大澳打造成「水鄉」旅遊重點,包括擴建大澳的巴士站,做一個入口廣場,成為大澳地標。「之前的構思是,要建一個廣場,吊一些假的鹹魚,建噴水池呀、石刻。你以為這是羅馬嗎?」琼姨沒好氣地說。

不需要注解 只需要展出日常故事

政府不明白的是,像琼姨般的社區營造和記錄者,他們要保留的不是一件、兩件有學術價值或歷史意義的文物,或是純粹把一個舊社區變成一個有新鮮感的遊樂場。

他們想做的,是在日漸單一的社會環境中,保存每個社區獨有的生活模式、觸感和身分。長遠來說,只有保留香港的的多元化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來了解我們的文化。「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們現在受的教育,令你們覺得保育,就是要保重某幾樣文化,某幾種特色。琼姨下個月就57歲,我真的在大澳住足57年。我覺得我們要保住,是一種『生活』,是人在一個社區裏的生活,人際關係,人跟大自然,人跟歷史,人跟這個地方是有關係的,這才是重要。我們好著重文化承傳、保育和藝術,全都是源於生活。」

所以文化工作室展出的,大多是很日常的用品,有很平實的故事。上百年的埕埕甕甕,漁夫用了幾十年的魚網,舊扁担,五、六十年代的茶杯碗碟。

Tai O-19

「這裏有7成的展品都是老公執番來的,所以我好多謝他的啊,」琼姨每次提起先生都笑得很甜,「我最怕污糟,但他不怕,人家不要的東西執回來就他就執回來洗呀擦呀。」過百年的埕,五、六十年代的食用器皿,漁夫的網,老款式布匹,全都是靠撿的,或是大澳村民送來保存。「我這個展館,無特定說只收集什麼,收到什麼、執到什麼,就放在這裏,因為那都是大澳的。有人曾跟我說:黃惠琼,你個博物館都無註解,無中英文喎。」

環顧四周,是啊,真的沒有太多註解。即使是牆上展出,香港早年攝影記者陳迹先生的照片,也沒有太多註腳。

「我覺得唔需要囉,因為來工作室的人,不是歷史專家嘛──你們應該都知道這些是生活物品,砂煲冷撐,芝麻綠豆。後來,灣仔的『藍屋故事館』(現稱『香港故事屋』)籌備時,來問瓊姨擺放和收集展品的心得,我也只是說:所有由大澳收集的物品,對居民有意義的,都可以展出,不用計較值幾錢或是有沒有歷史意義。」

瓊姨對文化工作室的定位很清晰,它不是作為學術記錄,而是一扇窗口、一個引言,讓人可以再深入認識大澳。她建立社區故事館,重點不是有多少展品,而是建立一個空間,「讓在地的居民有故仔講,讓外面的遊人有故仔聽」。

她笑笑:「唏,人哋入到來大澳,都要有個落腳點傾吓偈。唔通下下去瓊姨屋企咩?」

Tai O-10

大澳本身就一個博物館

「而且,大澳本身才是一個宏大的博物館嘛。」琼姨說,很用力。

「我們有四間古舊廟宇,有明朝到清朝,有關帝廟、侯王廟、天后廟、洪聖古廟,有60公頃紅樹林濕地,有鹽田演變成稻米田,有六百幾間水上棚屋,有政府在1980年建的公共房屋,只有三層高。無論你是讀文化研究、通識、地理、畫畫、攝影,任何學系,社會應用科學、新聞及傳播,來到大澳都能學到東西,所以大澳在這十幾年是有很多學生來到做考察,是一個學習的地方。」

「還有啊,由1953年直到現在,有13套香港電影,兩套無綫電視劇,在大澳實地拍攝。所以我們看明星都看光了。」瓊姨笑笑說,「以前的靚女夏夢在1960年代都來過拍電影,甄子丹去年來拍《一個人的武林》就響噹噹,又國際什麼的,又不知拿什麼獎。梁朝偉就是1992年來拍《哥哥的情人》,我當然有來看明星啦,還有黎明的《不死情迷》,周星馳的《龍的傳人》。就是因為大澳獨有的社區形態、鄰里關係,吸引了許多本地和外國的電影人取景,為大澳做了社區記錄,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大澳。」

這些資料不是琼姨去電影資料博物館找出來,而是她身為大澳人,親眼與社區共同經歷的自豪故事。「大澳文化工作室」的意義,就是作為橋樑,把這些故事逐少逐少,與香港人,甚至與世界分享。「如果要講大澳的故事,一間小小的博物館又怎講得完。」

Tai O-31

在故事以外,琼姨覺得更重要的是,大澳給香港人一個機會,由單一的城市生活,走出來,經驗不同的步伐。「大澳是提供了一個避風港給香港市民,大家平常好忙碌,讀書又忙碌,做嘢又忙碌呀,同朋友、同事、老婆仔女一齊黎大澳行吓,hea吓,食吓,是其他地區沒法給你的經驗。」就算不少大澳第二代人,已經出了城市工作,還是會周末回來,練龍舟,在棚屋門前用舊洗衣機作燒烤爐,一家圍埋燒雞翼。「小朋友放暑假,一定會回來爺爺嫲嫲家,唔駛做功課,又可以通山跑、踩單車,幾開心。」

「所以啲人常常問我,大澳有咩好嘢食,咩特產?我話大澳無乜特產,無乜話好特别嘢食。但,你唔會在彌敦道度食麥芽糖餅呀?你唔會係尖沙咀攞住個茶果來食嘛?這是一個特別的社區,可以讓人慢下來。」

我不是要保住工作室 我要保住大澳

14年來,「綿乾絮濕」的經營文化工作室,琼姨只有一次想過就此關門,撇下不做。2008年,颱風黑格比吹襲,大半個大澳水淹了。「如果你在2008年9月24日跟我在一起來開門,你應該也會想放棄。除了這牆和一些鐵架乃䇄立不倒外,所有東西都掉在地上,電腦,桌子,電器,日常家居用品被泥水淹沒,所有東西也東歪西倒之時,我亦反問上帝:你是否想我關門大吉?」

那年6月27日大澳發生山泥傾瀉,琼姨才剛投資萬多元作修補工作,加上媽媽在早五天才中風,看到那片頹垣敗瓦,琼姨只有對電視記者說,大澳文化工作室正式結業。「這訊息被傳開後,各方好友和不相識的人也願意捐錢給我,叫我不要停止這工作,隔壁的林先生開始每月支持我們1000元交租。這才讓我撐下來。」

2016年六月,「大澳文化工作室」卻終於要休業。「業主要翻新這幢百年古宅,是很複雜的工程,所以我們也要先停辦。但業主很好,願意繼續租給我,所以文化工作是會重開,但還要看時間吧。」

Tai O-26

有沒有想過,有天撐不下去,香港第一家社區故事民間博物館就要真正的關門?「當然有啦。但一路都覺得,即使我們工作室倒閉,其實都微不足道,」瓊姨說,「因為要保住整個大澳才是重點!

就算這間博物館撐下來,但是大澳面目全非,全部變了高樓大廈、outlet連鎖店、巴士總站那邊的紅樹林濕地,全都是大廈、商場,你讓我保住這個民間博物館,又有何意義?所以我想我用一生的力量,神給我的恩典,讓我保住大澳。

「其實做民間博物館,由始至終,都只是為了如此。」她說。「大澳,不只是屬於大澳人的,全香港700萬人都有份。如果你看我們的簽名冊,就會發現,大澳甚至是屬於全世界各地的人。我還有許多戰友,一起作戰,好似舊年成立的『守護大嶼聯盟』。」

「不會是只有琼姨一人的。」她說。

大澳文化工作室
地址:大嶼山大澳永安街54號地下
電話:2985-6118
開館:平日下午2時至5時開門,但最好跟瓊姨先預約

守護大嶼聯盟 Save Lantau Alliance
網址:http://www.savelantau.org/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pages/守護大嶼聯盟-Save-Lantau-Alliance

 

繼續閱讀 大澳黃惠琼:30年的社區營造心法

(全文完)

text/ dydy

transcript/ haha

photo/ andy wong + chow nga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