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找來36位「九十後」年青人做街訪,他們了解什麼是生產地、衣服來源、工人薪金,以至「血汗衣服」嗎?來吧,一起看看我們有什麼發現!

「你上一次買新衫,是甚麼時候的事?上個月?上星期?還是幾天之前?在哪裡買呢?」

自從老編給我們這份功課後,我開始回想:

我最近一次買衫是上個月,當我看見某日本連鎖品牌有限時減價促銷,就買了兩件衣服。但上星期路經那店的時候,發現優惠仍然「限時」中,差點兒又想走進去買衣物,即使衣櫃其實已瀕臨爆滿。

香港的時裝店真的有很多,不論連鎖品牌還是小店,「總有一間喺左近」,加上幾乎無時無刻的減價特賣,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把路人如我吸入店內。基於「唔買遲啲就無」原則,只要看到角落有件頗順眼的衣服,尺寸合身,價錢又划算,就「果斷」買下。

但在這迅雷不及掩耳的購物一刻,我們有考慮過自己的需要嗎?瘋狂大減價、節日喜慶、季節更替,真的是我們買衣服的理由嗎?選購衣服時,除了價錢,款式,我們還會去了解它們的來源,或嘗試去想像當中的生產過程嗎?

作為年青消費者,大家對衣物背後的理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在還未回答老編的血汗間條衫問題前,我們決定先進行一個小型街訪,看看其他青年人對衣物的選擇有什麼想法!在剛過去的7月下旬,時值夏日,我流着大汗,去了大型商場、大街、學校,找來36位「九十後」的年青消費者做街訪,也順便讓走在潮流後浪的我們,學習一下最新時裝的穿搭。(哈哈)

在看我們的分析前,不如你也試試回答以下問題:

1. 你平均每一季節會購買幾多件衣物?
2. 這些衣物當中,有幾多是購自大型連鎖商店?
3. 你現時穿著的上衣,是在哪裏購買?價值多少?
4. 你知道這件衣服的產地嗎?
5. 你覺得,一件來自連鎖品牌,價值$100的上衣,製衣工人能夠賺多少?
6. 如果你是老闆,你又願意支付多少給那些工人?
7. 購買衣服的時候,你會考慮甚麼因素?

誠實作答了嗎?來吧,一起看看我們有什麼發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前後共訪問了36位年輕消費者,(知道的知道的,這個數目不足以做科學驗證),以下是幾個發現——

發現一:購物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現時的「九十後」(即是跟我同年的青年人),大多是在讀書,賺到的錢不多,所以我的估計是,大家每季大概只會買5 – 6件衣物吧。

結果,男生和女生的分別很大!男生們每季只買兩三件;相反,女生平均都買10件。其中買得最多的一位女生,每季會買至少20件衣服,幾乎可以持續一個月穿不同新裝。而平均來說,這羣消費者一季會購買約7.4件衣服,雖未至於可以同一個月內日日換衫,但也足以連續一星期穿着不同的服裝呢。記得有一位女學生得悉身旁的朋友一季買5件衣服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吓!咁少,我買10件喎。」但其實10件衫,相對20件衫,也算是小巫見大巫。

世界這麼大,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發現二:又多又平又方便的大型連鎖商店

連鎖國際品牌在香港隨處可見,這次訪問裏面,有90%的人都曾在連鎖店購物;36個人裏面,有9人(即是25%)甚至說他們所有衣物都是在大型連鎖商店買!這些大型商店雖然方便又就腳,但卻有不少被指責為漠視血汗工廠情況,這個問題接着會再跟受訪者們討論。

圖中的受訪者,身上總有件U記出品。

在眾多品牌之中,又以日本Uniqlo最為受歡迎。在36人裏面,有超過7人在訪問當時就穿着他們暱稱為「U記」的上衣,並笑言:「識買一定買U記。」尤其是男生,有兩位受訪者都說:「男仔好難買衫呀,U記易襯嘛。」那麼,U記本身有沒有血汗工廠的記錄呢?根據獨媒其他媒體2015年報導,U記在內地的工廠,被發現員工需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達15小時,每個月隨時只有一日休息時間,而人工大約只有1,500人民幣。詳細關於「血汗工廠」的定義,可以留意這個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啊

當然亦有朋友會網購衣物,或是會去旺角中心、葵涌廣場。「會去葵廣買衫,夠平!」亦有受訪者表示喜歡穿着「頹T」——即是大學O’Camp、學會、學生團體的Tee Shirt。這些「頹T」每個大專生都至少有3、4件,雖然名字聽上去很頹廢,但不少也設計得很好,不輸平時買回來的Tee Shirt。

每個大專生都有一堆學會或O’Camp的頹T。

 

發現三:(唱)不要問我的衣服從哪裏來~

受訪的朋友很清楚自己是從哪一間店買衫,但當問他們知不知自己衣服的產地,他們都不假思索,直接說「不知道」(請看我做的下圖),亦沒有打算從衣服裏找出答案。(原本還以為他們會翻翻自己的衣服標籤,尋找答案。哈哈)

有部份人會思考一會,然後回答:「應該係大陸」,或者「中國製造是常識吧」。有一半的人都回答不知道,甚至也沒有想起標籤上會寫上產地。

由於我們沒有一開始就討論血汗工廠的問題,打算一步一步引起討論。第25位在餐廳找到的受訪者是一位打扮時尚的女生,她是第一個自己主動提起「血汗工廠」四個字的受訪者:「都係嗰啲啩,越南呀,柬埔寨,係咪嗰啲血汗工廠?」補充一句,她身穿6IXTY 8IGHT的上衣,這個品牌雖然在香港註冊,工廠應該在中國大陸,但沒有更多相關資料,顯示工人工作狀況。

這位受訪者身穿6IXTY 8IGHT上衣的女孩,認為自己身上的衣服來自東南亞的血汗工廠。

 

發現四:工人的工價是個謎

我們再問:「如果一件連鎖店的純色上衣賣100元,你認為製衣工人可以獲得幾多錢呢?」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我節錄了幾個受訪者的對答——

在朗豪坊8樓逛街,不方便出鏡的兩位女生:
女生甲:「唔知喎,廿蚊?」
女生乙:「邊有廿蚊咁多呀,一定冇!」
女生甲:「吓,咁有幾多錢?」
女生乙:「啲工人被壓榨架嘛,得幾蚊架咋?通識堂咪有講,嗰啲工廠。」

在尖沙咀約了朋友聚會的女生:「我諗得幾毫子掛,一定唔多。」,她神色凝重的思考。

在麥當勞等候朋友的女生:「十蚊掛,我都唔知。」她笑著回答,也一臉迷惘。

在大學聊天的幾位年輕同學也圍在一起討論:
女生丙:「我諗應該得幾蚊,可能都冇添?」
女生丁:「下得咁少架咋咩?我以為有十蚊喎,哈哈」
男生甲:「我都覺得一、兩蚊。」

受訪者中,有19人認為一件售價$100的衣服,工人可袋1-9元入袋。

老老實實,工人的工價是怎樣,我們也不確定。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大型時裝公司,都不會詳細列明他們外判公司的帳目。2013年,孟加拉的Rana Plaza 工廠大樓倒塌,造成1,134人死亡,超過2,500人受傷。這幢大樓裏面有大量「血汗工廠」,供應環球時裝品牌如: Benetton, Bonmarché, the Children’s Place, Mango, Primark 和 Walmart 等等。

由這此事件,大家再次關注「血汗工廠」的情況,有機構當年統計,一件美金$14的T-shirt,工人只會得到大約美金$0.12的薪金;即是只有0.86%是可以入到工人的口袋。同樣比例,放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就會出現答案:一件$100的T-shirt,只有$0.86是工人的工資

(其餘的錢去咗邊?可以看看這個報道:“What does that $14 shirt really cost?“;想了解過了4年,孟加拉的血汗工廠和危樓情況有沒有改善?可以看看這篇:What’s changed since more than 1110 people died in Bangladesh’s factory collapse?

 

發現五:我們都想做「良心」僱主

受訪朋友們雖然不知道工人的工資,但如果他們有朝一日,真的成為僱主,99%都願意付出比自己估計為高的工資。

當中最有「良心」的一男一女,他們願意支付衣服零售價的50%給工人,而大部份人則希望工人能夠在每件成衣賺回10至20元。另一方面,當中也有些受訪者比較有「資本家精神」,將利益最大化,愈平愈好,售價的幾個百分比也有,一至兩元也有。

那麼餘下的1%呢?他是一位男生,雖然覺得工人能夠在每件價值$100成衣賺取十餘元,但自己作為工廠老闆時,則只願意支付$3,「雖然自己出手較低,但仍然比幾亳子好啊」。是「良心」抑或「無良」僱主,還是交由大家去判斷吧。

當我們問受訪者,是否認識「血汗工廠」,大家都有一些既定概念,例如壓榨、待遇問題、童工等;也有人提及過一些著名品牌的名字或產品。我想,其實大家都知道血汗工廠的情況;它與時裝產業有關,而且在裡面的生活是辛勞的,只是沒有具體想像過,那些辛勞的境況是怎樣。

 

 

發現六:大家都知但未能行動

最後,我們再問,如果當初知道自己的衣服是來自血汗工廠的話,還會買嗎?

多數人都一時語塞。有一位男生沉默了好一會,最後回應說:「咁我要思考多陣先……」。之後有幾位朋友都表示會避免一下。一位女生很有趣的解釋說,如果有人在旁邊很仔細的解釋血汗工廠的問題,就可能不會買了。

但,有更多受訪者說「應該不會」── 應該不會不買。

「避免唔到。」
「知道所有大牌子都用血汗工廠,但都會因為平而買。」
「好難做到。」

他們一臉無奈的說。

 

小總結

街訪是為了明白我的同輩,對於「血汗工廠」的想法。

做完之後反而有更多問號在心中。訪問結果與預期相差不大,很多受訪者其實都知道血汗工廠是甚麼,只是,我們好像只是停留於這四個字的表面意思:就是有一間工廠,工人很辛苦工作,有血有汗。然後就沒有了。

我再反省(我也是這羣九十後之一啊!),衣食住行,以衣為首,畢竟都是最貼身的物品之一啊。但四者之中,我們最不關心的就是衣。除了看它便宜或貴,款式是流行還是過時,我們都沒有再思考究竟我們穿着的東西,是怎樣來的。食物要吃下肚,有機會危及健康,所以有所謂;住、行要用好多錢,所以有計過度過。

但衣服不會食入肚,又平,又見不到它怎樣生產,就似乎與我們無關了,所以無所謂了。

也許,像不少受訪者所講,血汗工廠是不能遏止的。我們無力阻止大品牌停止生產,也不能隻身去拯救在工廠辛勞工作的工人,但是否真的甚麼也做不了呢?因為我們不能阻止血汗工廠的存在,所以就要繼續沒完沒了的光顧那些品牌嗎?

我們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要丟掉「件衫咁平,唔著丟咗佢都唔心痛啦」的心態,拒絕「速食時裝」。這些衣服可以這樣「抵」,是因為它壓榨了工人僅有的一點薪水,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衣服的價錢牌,並沒有反映這件衣服的「真實成本」:工人的血汗、環境資源和污染等等。

這都是我在資料搜集時,看《The True Cost 時尚代價》而了解過來的。

看似被動的我們,也許,只是不願去動。多點留意國際品牌的生產情況;或者是發展中國家的工廠新聞,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穿所戴背後的故事。別用這份無力感去合理化自己的不聞不問,買少一件就是一件,沒有踏出第一步,就不會有進步啊!

(全文完)
Text/ Kel + Dydy
Edit/ Dydy
Photo/ Kel + Gi + And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習生的實驗」專題文章:

(1)前言:老編的血汗間條衫

(2)隨街拍:You are what you wear?

(3)問清楚:到底什麼是「血汗工廠」?

(4 )試吓買:如何購買負擔得起,又漂亮的慢時裝?

(5)不求人:不如試下自己做衫?

________________

煙腸小簡介:

Kel,新鮮畢業生,主修語言學,但未認識世界上所有語言。生活隨性,不喜歡迎合,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活得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