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香港總共有五間清真寺,九龍清真寺是規模最大的一間。那到底為什麼在尖沙咀的中心地段,會有一座清真寺呢?這天教友帶我們進去,展開一趟有趣的伊斯蘭之旅。

「要不要包頭呢?」我摸摸袋中早已預備的圍巾。

星期天中午,我們在尖沙咀九龍清真寺門外,準備進內,但卻猶疑是否要進去 —— 要不要先戴頭巾呢?會不會好怪?會不會戴錯?要不要等多些人才入去呢?心裏怯怯的。

「來啦來啦,今日係開放日,Open day!」在那條頗窄的行人路,一位銀髮白鬚的巴基斯坦叔叔,舉着一個指示牌,熱情地向我們派發單張。九龍清真寺每年都會辦兩次開放日,讓香港人可以認識他們的文化、宗教,以及日常生活。

這回,我們與Trial and Error Lab 「社區導賞團研習班」的同學一起,把握機會,由清真寺的教友帶我們走了一趟有趣的伊斯蘭之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天有趣的記念品,是得到一張人手書寫、為每個參加者英文名翻譯成阿拉拍文的紙。

這天有趣的記念品,是得到一張人手書寫、為每個參加者英文名翻譯成阿拉拍文的書籤。

 

在尖沙咀黃金地段的清真寺

全香港總共有5間清真寺,九龍清真寺是規模最大的一間。那,到底為什麼在尖沙咀的中心地段,會有一座清真寺呢?

這就要尋索尖沙咀區的歷史了。現時清真寺旁邊的九龍公園,前身其實是英軍威菲路軍營。高峰時期,這軍營共有80多幢兵房,駐紮了大量英兵 —— 其中包括不少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及印度籍士兵。

1896年左右,為了方便他們禱告禮拜,就在軍營一處就興建了九龍清真寺,據說當時位置是在尖沙咀警署那邊,建築面積較小,主要信眾都是士兵和家眷。經歷了幾次重修,直到1970年代興建地鐵,因為工程影響,舊寺必須重建,才透過大量捐款把清真寺搬到現時位置,易名為「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

由於尖沙咀一帶聚集着來自世界不同的穆斯林(即伊斯蘭教徒)在此做生意及工作,故此信徒主要為非華裔為主,當中以巴基斯坦信徒為多,而長久以來華人穆斯林多居於港島,灣仔愛羣清真寺則較多本地華人信徒。」那天,我們的導賞員是何秀賢校長。她是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校長,開放日那天以義工身份為參加者當導賞員。

圖中戴粉紅色頭巾的就是何校長。

圖中戴粉紅色頭巾的就是何校長。

 

體驗伊斯蘭文化的日常

何校長皈信伊斯蘭教20多年,「讀中學時對宗教產生興趣,嘗試了解不同宗教的教義,尤其是對神的概念。畢業後,在工作上認識到一些穆斯林,他們沒有特別向我傳教,反而是自己有興趣嘗試了解這個神秘的宗教,慢慢發覺這個宗教的真理,才成為穆斯林。」在香港,身為一位華人穆斯林,是十分不尋常的身分。「廿多年前,大家對這個宗教的認識更少,當年我入教,父母都十分不理解:點解信埋呢啲教呀?又唔食得豬肉又要包頭,咁麻煩!」

時日過去,父母早已接納,何校長亦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面對香港人對穆斯林的既定印象,還是會哭笑不得。「例如因我帶頭巾,常有人跟我說:哇,你廣東話咁好,嚟咗香港幾多年呀?」她笑笑,「我唯有解釋:我不是印尼人,是香港人呢。」

事實上,我們與穆斯林在香港共同生活幾百年,一直是左鄰右舍,卻對他們鮮有認識。就像我們平日行街食飯,常常經過九龍清真寺,也不夠膽入內參觀。「清真寺其實平日也歡迎人們入內參觀的,只要不打擾大家做禮拜禱告,你跟工作人員說想參觀,他們也很樂意介紹。」何校長說。

在香港活了這麼多年,這次是我第一次進入九龍清真寺。為了保持清潔及作禮拜之用,任何人進入寺前,必須先脫鞋。清真寺地下是禮堂及會議室。開放日當天在大堂有伊斯蘭文化的簡介講座,兩旁有清真小吃和飲品試食。

對於我們一班研習班的學員來說,最吸引的是能嘗試戴Hijab(頭巾),當一回充滿中東特色的美女;還有是由阿拉伯文老師及來自土耳其的老師,為我們用阿拉伯文或鄂圖曼阿拉伯文書法寫出我們的英文名字作為書籤,真是十分漂亮的紀念品呢!

我們試戴頭巾!(自己是覺得有點像法老,而不是想像中的中東美女)

我們試戴頭巾!(自己是覺得有點像法老,而不是想像中的中東美女)

 

討論伊斯蘭信仰的真正內涵

由九龍清真寺大堂出來,經過兩旁的樓梯,就上到一樓和二樓的禮拜堂。一樓是女性專用,開放日這天擠滿了印尼家庭傭工,她們把握假期到來祈禱和禮拜。二樓、三樓是男性禮拜的地方,我們也能入內參觀。

禮拜堂地上舖了軟軟的絨毛地毯,一條條橫線提示各人要面向正前方,即聖城方向禱告。最前方有一個崁入牆內的弧形洞,方便領禱告的人能面向聖城唸禱文,而他身後的會眾也能透過回音,清楚聽見禱文。弧形洞上方,刻有一段金色阿拉伯文。「那是很多清真寺都有的刻文,而且每位穆斯林也懂得唸的阿拉伯文。」何校長解釋,那段文字意思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這個崁入牆內的「回音洞」設計,既聰明又有特色。弧形洞上方是阿拉伯文「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句子。

這個崁入牆內的「回音洞」設計,既聰明又有特色。弧形洞上方是阿拉伯文「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句子。

環顧禮拜堂,由天花、窗戶到地毯,均以十分豐富的花紋和圖案作裝飾,空間很大,「清真寺裏面是不會有任何活物的形象,不會有安拉(伊斯蘭教的真主)的形象,也不會有人物或動物圖案,因為我們不想任何人誤會,我們是拜偶像的。」

此時,何校長帶領我們一眾學員坐在那軟綿綿的地毯上。我們也開始向她問一些長藏在心裏,關於伊斯蘭的問題:「伊斯蘭的規條對生活不會有很多制肘嗎?」「你們的節期如何?」「一天祈禱五次執行起來不困擾嗎?」「清真食物有何特別?」「伊斯蘭除了古蘭經,還有什麼正典?」「新聞媒體上常提到的遜尼派、什葉派,是像基督教的宗派分別嗎?」……最難開口但又最想了解的是 —— 「打聖戰真的是伊斯蘭的教導嗎?」

在來來往往之間,何校長以無比耐性解答我們的問題,沒有尷尬,沒有不悅。「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聖戰』的意思。英文媒體,常譯為Holy War,這讓人很容易有誤解。『聖戰』的阿拉伯文原文是Jihad ,它的大約意思是:struggle for justice ,為美好 / 公義的事而努力奮鬥。」

哦?原來是這樣!

我們在討論期間,一直有男信徒在禱告禮拜;平常他們都會用跪拜的方式,但若年紀大的,可以用兩旁的坐椅。

我們在討論期間,一直有男信徒在禱告禮拜;平常他們都會用跪拜的方式,但若年紀大的,可以用兩旁的坐椅。

 

這一羣尋找和平的人們

「在這個解釋下,我們每天都可以是Jihad,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為美好的事情盡力。你是學生,就當勤力學習知識;你在工作,就要盡忠誠實地完成工作;你做生意,就不能做騙人、非法的勾當。」

那其實Jihad的意思離戰爭甚遠?

「那是一種Struggle,當然也會包括戰爭。但其實古蘭經寫明,我們是不能先發起戰爭,也不能濫殺無辜:包括人、動物、植物。所以,大家看見似乎現在許多戰爭都與伊斯蘭有關,甚至是ISIS的問題,這對於我們來說,都不是走在伊斯蘭的正確教導;他們背後是許多社會、經濟、政治的因素影響。

何校長特別強調,對於穆斯林來說,身體髮膚受諸真主,是不能傷害。他們不能紋身、不應自殘,那就當然不應以身體作武器來襲擊他人。「這都是偏激的行為,不附合古蘭經的教導。」

近二十年,因為各種新聞事件、戰爭,讓伊斯蘭與「恐襲」、「殘忍」連上關係;同時他們較為外顯的教條(衣著打份、飲食習慣等等),也讓未有親身接觸的人們不理解。「Islam 一字的字根,其實是Peace(和平)及順從的意思;而Muslim(穆斯林)一字,是解作尋求和平的人。」何校長說,「這才是我們古蘭經裏的教導呢!」

短短兩個多小時的導賞和體驗,由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到信仰內涵都有涉獵,作為認識伊斯蘭文化的第一步,已相當豐富。除了是「長知識」,更重要是能與不同的穆斯林交流,不僅是何校長,還有阿拉伯文老師(用阿拉伯文寫了「Gung Hei Fat Choi」給兩位華人男生,哈哈),幫我們試戴Hijab (頭巾)的哈薩克交換大學生(她來香港大學讀科學呢),招呼我們吃喝的婦女和小朋友等等。

「對於我們來說,與鄰舍關係融洽,是古蘭經的教導。我們的教條,自己當然要遵行,卻不會強加於別人 —— 因為我們深信,真主安拉給予每個人選擇的自由。我們都是自由的。」何校長說。

踏出清真寺,我摸摸袋中的頭巾,想起何校長的話。

 

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
地址: 尖沙咀彌敦道105號
電話: 2724 0095

如欲參觀,請電話聯絡啊。

 

(全文完)

Text by Dy

Photos by Dy & Ku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麼是「行動實錄」?

我們一班小編也是八足咁多爪,常參加不同的社區活動,希望也身體力行支持支持 ~
同時,也可以整理經驗,鼓勵大家也一同走入社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看更多:

「成為少數族裔的好鄰居」專題之

共融館:讓街坊跟巴基斯坦鄰居做個friend

Translate for her:WhatsApp上的姊妹信箱

[行動實錄]來佐敦做一天尼泊爾人

土家:來學烏都語,一門本土常用的「外語」

John Erni:用文化研究跟少數族裔同行

[後續活動記錄]齊漫遊 同喫茶 —— 用舌尖走進土瓜灣少數族裔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