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斐畢業於建築系,也有藝術碩士的銜頭,卻不斷「炒散」(做散工),現在於大學裏當校工。為什麼不走一條康莊大道,而要踏上「彎路人生」?有建築師不做,並非無因。

香港人愛「爭第一」,但有一些「第一」是你畀我都唔想要。

上年五月,國際金融集團瑞銀集團發表一項全球調查報告,指香港是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每位在職人士平均每周工時超過50小時(全球平均則約36小時),在近70個研究的城市當中,名列前茅。

得到這個「第一」,是喜是悲,大家尚可繼續討論。只知道憑工時粗略估算,工作至少佔據每周三分一的時間;再拉勻一生,工作真的花去人生的三分一時間。

先不說香港的生活指數奇高,讓許多基層朋友,只能不斷捱騾仔「搵食」。即使我們有少許空間去做選擇,還是要面對很多阻力、拉力,最難搞的是,要問清楚自己:到底我想用這三分一的人生去做一份dream job,還是為生活,營營役役過去就好呢?

Trial and Error Lab 的150日實驗運作,差不多來到尾聲了。我們在最後一次Error Friday,與突破書誌合作,請來《Breakazine!047 未來工作指南》其中一位被訪者謝斐。

他,又有藝術碩士的銜頭,卻不斷「炒散」(做散工),現在於大學裏當校工。為什麼呢?為什麼不走一條康莊大道,而要踏上「彎路人生」?

建築系畢業的謝斐,不做建築師,選擇走另一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rror Friday 第四回記錄】

搞錯過來人:謝斐,現職大學校工

搞錯晒履歷:大學修讀建築,其後完成藝術碩士課程。畢業後從沒司職建築師,只做散工,包括紮鐵工人、運泥頭工人、郵輪碼頭保安等…..

搞錯金句:阿媽常笑我,點解讀咁多書!但我通常的答覆是 —— 讀書為求得個「知」字囉。

IMG_3477_c

建築系畢業的謝斐,不做建築師,選擇走另一條路。

 

【1】讀嗰行做嗰行 —— 是真理還是可以不理?

謝斐於2012年從建築系畢業。「你哋估吓我做過幾多份工?」他笑問。

有人說5份,有人說7份,有人說10份,有人13份…… 「邊有咁多呀,都係11份之嘛。」他說,「我都是一小時前才認真數數 -- 因為實在太多,記唔晒。」過去4年多,他做過平面設計、立體模型製作、私人補習老師、中學視覺藝術科老師、紮鐵工人、運泥頭工人、郵輪碼頭保安,等等…..

「說起那份保安工作, 其實因為讀藝術碩士時,有一份作品要到啟德郵輪碼頭影一張相,於是我申請去那裏做保安,結果又真的請了!不過,但現在我的保安牌照已經過期了。」 他說,又笑笑。

為什麼有個建築專業,不好好做建築師,卻去炒散?

「我中學讀art(藝術),自己都好喜歡,但升大學要選科,好多人都話讀藝術將來『搵唔到食』、父母都有反對。雖然當時自己都已經18歲(成年),可以自己決定前路,但信心始於不是很強,會認同別人的意見。所以就選擇升讀建築系,一來工作穩定,二來又有出路。」

只是3年大學學習,雖然快樂,卻愈讀愈知道這不是自己想過的生活。 「雖然建築這範疇都有興趣,但想到若跑去做建築師,日日畫則,就這樣一輩子了嗎?當然有前輩會說,就先做一陣子,之後做甚麼都可。但考到建築師牌後,我都近30歲了,自己還有決心離開這個專業,去做其他工作嗎?」

但,沒有「學以致用」不會很浪費嗎?

「阿媽到而家都會這樣說我(笑)!但我通常的答覆都是——讀書為求得個『知』字。」好像是說笑,在求學為求分數的香港卻是很顛覆的事:把讀書還原為學習,為滿足求知慾。「讀書是很開心的事,我的確很享受那三年大學生活(舊學制為3年學士課程),因為知多了事情,看到很多東西。而且我不會感到浪費時間,就算沒有從事建築工作,但絕無後悔修讀這科。」

不進入建築師樓,那就離開了預定的路,要自行找尋自己的路。 「炒散」之旅就是由此開始,外人看來,好像是「唔識諗」,但謝斐也有自己的計劃。「 其實當時都有些籌算,如果我想吃『回頭草』(做回建築本業),我做地盤工人的經歷(搬泥頭)算是一種體驗,會比較懂得到如何跟師傅們溝通;加上當時考慮去進修,總得要做些準備(找錢儲備)。 」

把自己的履歷都填得花斑斑了,不怕讓僱主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性格有壞印象嗎?他回想,一直以來的工作都不需很正規、很乾淨的履歷,「又其實我不一定要把所有工作都寫進履歷啊!所以應該不太問題(笑)。」

IMG_3509_c

「估吓謝斐做過多少份工?十一份?」大家都猜對了!

 

【2】工作是 —— 教職的煩躁 VS 勞動的喜悅

工作一年後,他儲了點錢跟朋友旅行,竟在旅程未段,收到中學視藝老師的電話,問他可否接替視藝科的教學。

「他說因為要到內地升學,好急要請人代替教務,沒時間給我詳細考慮。於是,我沒多考慮,半推半就,在旅程中答應接這份工作。」回港後經校長面試和評核,都認為他是合適人選,學校就請他做兩年視藝科老師,期間他兼讀藝術碩士。

不做建築師,能當藝術老師,也很不錯呀。還能在課餘時間,讀自己真正喜歡的科目。然而,他沒有「把握」這個黃金機會,完成兩年合約就離職。

「記得我做老師的時候,母親是很高興的,周圍跟親友說我做老師。」他能應付那兩年的教學,但說不上享受。「通常老師會說喜歡面對學生但不想面對文件;但我反而不想面對學生,能很自在地處理行政文件。」他吸一氣,提出:「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特別我教藝術科,創作追求沒有約束的,但我卻要評價學生的作品?! 可是我的想法未必正確啊!」除此以外,他還要按着學校的既定方針去「處理」學生行為和紀律的問題,他有時因為想尊重學生的決定,也與學校有不同的衝突。

「決定不做老師,最難走過的關口是要跳出comfort zone(安舒區)。因為做老師,我父母已經不再擔憂我工作、別人都不再指指點點什麼,開始能應付工作,收入也很穩定……這僅僅只是兩年就做到!」

有人會因為找到一個安逸的位置而放心,但謝斐沒有停下來,繼續問:到底我想過什麼生活?

「我喜歡勞動,我也想成為勞動的一份子,於是我去學紮鐵。」他讀了不少左派思潮的書,想認真實踐與勞動人民同行。 由白領老師變藍領工人,乍聽好像被降職;再計計工資,還是做老師比較可觀。

「做老師時, 錢對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我根本沒時間可以花錢。」他語帶無奈。 如果工作是為了錢,而錢的意義在於可以換取物品或服務,當生活忙得連用錢的時間都沒有,那勞碌只是化為一堆無虛的戶口數字。

紮鐵雖然工作時間大汗叠細汗,日曬雨淋,但收入不俗、工時固定,而且能讓謝斐實踐勞動生活。原來,放下所有學歷包袱什麼,找工作只是這一回事。 「我很喜歡勞動的感覺。有時在身處地盤工作,好像讓我回到似前讀男校的時光。」這不單令他得到滿足,也讓他在自在愉快的氣氛中工作。

可惜人生就是這樣:當你找到喜歡的工作,卻因為身體而不得不放棄。

「我有膝蓋舊患,做紮鐵工作要踎一整天,剛剛開始還以為自己做到,但後來是開工翌日會疼痛不已。以前自己有很多東西都能堅持到,也不介意辛苦,但這個(捱膝痛)真的堅持不了!我從來沒想像過會以這理由放棄這工作,真的很不開心!」從前,他瀟灑揀工,這回卻是工揀他--因為不想以後不能走路,只能離開這行業。

「《Breakazine!》訪問我時,順道訪問我父親。父親說從來未見過自己的兒子會因為失去一份工或一件事,如此失落。這連我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情緒,但我爸看到。」

IMG_3535_c

《Breakazine!》編輯芷寧(中),分享她在這期書誌的採訪中,關於職志的體會。

 

【3】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兜兜轉轉,試過不同職業,謝斐現在是一名大學校工。

「雖然這份工作人工低一點,但我做到自己想做的事。」一是勞動工作,二是下班有足夠私人時間,可以做自己的興趣。「校工本來就有特定的休息時間,通常我會畫畫,畫下校園、畫下昆蟲。下班後也想多做運動、跑步、訓練體能等等。」他還會去旁聽大學課堂,「上個學期我旁聽了一個文化研究的講課,是談全球化的,蠻有趣;而新學期快要開始,我都差不多時候計劃旁聽甚麼課了……」

職志到底是什麼呢?在不同的Aptitude Test 以外,更多是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過一個怎樣的生活。

《Breakazine!》編輯芷寧加入分享的尾段,談到他們在《Breakazine! 047未來工作指南》中,訪問了50人對工作的體會後,有一個發現:「我們,問了很多工作為何、做甚麼等等問題……發現所有答覆最終是指向於在我們能否找到『自己是誰』;那不是working,而是being的問題。」

「我要一份咩工?」不是終極問題。

我們應該問的是:「我想要怎樣的生活,實踐一個怎樣的人生?」

謝斐想起一個做老師時的觀察。 「有些學生讀書很叻,他們也很喜歡讀書,當然值得繼續升學;但有些讀書真的不好,又沒有興趣,何解要迫他們去讀?」他打個比喻,如果是一隻馬騮,要牠爬樹當然沒問題,而且得心應手;但如果是一條魚,又怎能叫牠爬樹?這是角色和能力錯置的問題,「 還有不少學生,既不喜歡讀書,又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我感到這才是大問題。這情況下,當未找到自己想做什麼時,可能唯有讀上去,給自己多一些機會和選擇吧。」

我們需要的,也許不是更多「生涯規劃」的課程,而是劃出空間,讓各個年紀的人都能認真問:我到底是一個什麼人?我到底要過怎樣的人生?

「我還在兜路中,但這不是問題。就好似跑長跑,有個說法是『儲里數』,儲下很多跑步距離,這是訓練,是永遠有意義的。我讀書和做這麼多工作,沒有一樣令我後悔,每樣經歷都讓我知多了一點——啊!事情原來這樣的。」謝斐說。

Trial and Error 的精神就是讓我們在「儲里數」的路上,不怕兜路,不怕撞牆。讓我們嘗試,直至找到出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G_3420_c

阿米:我有半隻腳嘗試以烹飪謀生,但還有半隻腳未敢踏出去。

【同場加映「搞錯廚房」:阿米】

這次「搞錯廚房」請來一名素人home cook 阿米,為大家炮製新鮮台式胡椒餅。

早在活動前一小時,阿米帶着一個中型焗爐來到Lab。「來到這裏再焗一下,轉頭大家就可以食到熱辣辣的胡椒餅!」她還提早半日收工,在家即日製造,希望做出最新鮮的餅。聽到這裏,管理員已不禁嚥下口水。(肚子打鼓中……)

阿米是一位全職秘書,下廚是她閒暇的樂趣,但做起來非常認真。她家中的廚房備有大小不同的焗爐、鍋子,還有各式各款的餐杯餐具和碗碟。她也很喜歡請親友到家中食飯,要她一手包辦十多人飯宴,由頭盤主菜到甜點,再到餐枱陳設,絕無難度。

IMG_3381_c

胡椒餅肉餡豐盈,充滿胡椒和蔥的香氣,外皮鬆脆又不會太乾,大家都說很好吃!

她喜愛入廚,事緣中學時期留學愛爾蘭,沒有媽媽照顧飲食,加上外出用膳的費用大,她愈來愈多機會下廚。「雖然在那邊生活都方便,有很多食品選擇,但一些香港的地道食品,例如菠蘿包、砵仔糕根本買不到。所以我自己上網看食譜,買材料試試自己弄好了。」漸漸她愈煮愈開心,煮的也愈來愈複雜。「基本上我現在去到書店,都是看食譜(笑),也會買好多。」她還會上烹飪班,不斷鑽研廚藝和嘗試不同菜色。

「做胡椒餅不難,最麻煩是要切大量的蔥。」她說,切蔥時會有刺眼的物質釋出,眼淚會流過不停。她還好有「專屬助手」幫忙,為了這次活動的胡椒餅,助手足足切了三斤蔥。「最需要練習的技巧就是包餡,要餡料豐富又不弄破餅皮。而做到餅皮有鬆化的口感,要水皮和油皮反覆多次對摺再壓平,壓平再對摺。」

16129467_10155794391354899_331870413_o

專屬助手準備泳鏡迎戰三斤大蔥,希望減少眼睛受刺激的程度。每一口餅的背後真的有血有淚啊!(圖片來源:阿米)

既然阿米喜歡下廚,廚藝了得,會否想過以此為職志?「其實不是沒有想過,但興趣和職業始終是兩回事,有好多條件要考慮。例如資金足夠嗎?我又會怕自己只有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的話,如何跟自己和其他人交代呢?」

阿米曾試過在市集攞檔,售賣過自己的食品,也收到食客的讚賞,甚至有人食完後即場再光顧。「可以說我有半隻腳嘗試以此謀生,但還有半隻腳未敢踏出去,未有勇氣全職發展。或者大家是否跟我一樣,為到全力發展自己的興趣為事業而忐忑呢?即管看看今晚會否找到個答案吧!」

(更多當晚「搞錯星期五 Error Friday」的相片,可到這裏看看。全文完)

 

IMG_7879_c

最後一次的Error Frdiay是歷來參與人數最多的,有30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xt by Bobo

Edit by Dy

Photo by 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