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驗」,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定議。

如果你在網上搜尋「社會實驗」,最常見到的是由實驗者(或是記錄者)請演員在街頭上演一幕處境,例如一男一女在打架,或是一位失明的朋友四出問人自己手拿的獎劵有沒有中獎等等,然後再記錄途人的反應,引發例如「香港人會幫男或女?」或「有多少人會佔弱勢人士的便宜?」的討論。

但「社會實驗」不止於這些形式和目的。除了街頭處境實驗,「社會實驗」還可以是一個路邊的裝置、一次自身的實戰經歷、一個Facebook 專頁、一次落區與街坊的互動等等。(可參考上年暑假的「實習生的實驗」

在「一小步」,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夠確認自己心裏想問的問題,然後用對題的方式去嘗試回答,甚至解決該問題,就已經是以一種實驗精神為社會帶來轉變。

這回,我們找來戴曉峰(Ken),今年26歲,物理系畢業生。他本身是一位產品測試員,工作時間為各種產品做實驗,工餘時間也在社區為綠色生活做各種「社會實驗」。他建立了Facebook 專頁「一物一生」,參加過香港的「一日一百」活動,以「垃圾回魂」的裝置來引起街坊對街道衛生的關注等等。

他正好可以示範,怎樣以一個人每次做一個實驗的方式,回答心裏的問題,也嘗試引起大眾的關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一:讓路上的垃圾怨魂 暴露日光之下 

DSC_4758

我們跟Ken 走在連接寶琳站和坑口站的一條小路上。「雖說是小路,但其實人流也頗多。」Ken 說,因為這是附近街坊去港鐵站、圖書館、泳池等必經之路。除了少數在晨運的公公婆婆,人人急步走過。

「其實我平時都是直行直過的,但有一晚,我慢走,低頭一看:天啊!原來這條路上的花槽裏面,全都是垃圾!」一開了這個「垃圾眼」,就越看越不順眼。「上世紀的檸檬茶盒、膠袋、紙巾、煙頭……原來這裏無人管無人理好耐。」可能因為這條路特別黑,或者是因為路上沒有保安、食環管理,總之這條路上滿是垃圾。

Ken說,他沒法找到這條路特別髒的原因。那唯有想想,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引起街坊注意,請他們不再丟垃圾呢?

「你都見啦,路旁也有幾個垃圾桶,但大家就是不會把垃圾丟進去。」Ken 苦笑。「在這個時代,如果你仲派傳單、著件Tee咁去宣傳,講街道清潔、保持環境衞生,這些老掉牙的教導,大家都免疫了。」於是,Ken想出了另一個角度--嘗試代入那些被丟棄的垃圾。

他把其中一部分的垃圾撿起來,用透明膠袋裝起來,放在路邊,然後在旁豎起對聯:「夜半亂拋是何人 葬身花槽今回魂

看看他拍攝的影片內,途人的反應:

這個街頭裝置,是Ken在今年1月23日參與「一日一百香港」(100In1day Hong Kong)活動時設立。當天全港不同地區還有各種社會行動,例如有人在深水埗設立「街坊書櫃」,讓舊書可以自由流動;有人用竹條加單車,做成一輛「竹紮車」在街頭行走等等。

「大家的方案都不同,但重點是希望在社區裏面,跟街坊互動,一起思考一些問題,或者拉闊一些想像空間。」

那麼,「垃圾回魂」有引起將軍澳街坊的討論嗎?「我最初站在旁邊記錄,還以為大家都不敢入鏡,但結果是有一半路人也會停下觀看,有人甚至走上前來解釋給我聽,這路是因為沒有管理公司,所以特別骯髒。」引起注意是成功的,但是否能帶動改變,則還是未知之數。

「做街頭實驗,是比較難判斷成效的,」Ken 說,「但至少,這是一個開始,他們(街坊)可以找到第一塊拼圖 ,就知道自己之後可以點做。」

正如Ken 自己也一塊拼圖一塊拼圖的開始思考綠色、環保議題。

DSC_4768

 

實驗二:如果每一件物件 都可以用一世

「2013年7月, 我參加了長春社辦的活動, 在上水塱原當了14天農夫,」Ken 說,「這應該是我的第一塊拼圖,帶我慢慢重新認識地球和自己。」

由這活動開始,他認識了許多「綠色朋友」,也開始明白,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能力所及,「唔好怕醜」去推動改變。於是,他嘗試想想,怎樣可以用自己的專業,教人更環保。「我是讀物理的,工作是做產品測試,所以我本身對不同的產品都有比一般人多的資訊,好似物料、設計等等。」

這些資訊與環保、綠色有何關係呢?「我成日都覺得,大部分人並不是特登去造成『浪費』,或者特登製造更多垃圾。而是因為大家在買東西時,沒有得到足夠資訊,又沒有練習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先買完又丟、買完又丟。」

坦白說,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購物,都是按外表決定一切。

「我稱這為被外表騙倒,『意亂情迷』,」他笑說,「但既然我試過把這些產品『剝晒衫』咁測試,我就可以話俾你聽,你應該點樣選擇。」

他於是開了「一物一生」專頁,每次以一張圖教人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如果你想買一隻鑊,你有沒有留意鑊有兩種手柄?一種是釘上去,另一種是則是沒有釘的,如果你是一個很注重清潔的人,就不應該買有釘的那種,會藏污納垢,你好快又不滿意,會丟掉它了。」

 

12274464_985892948134492_3285717344560072314_n

推介可以解開的索帶。  photo by 一物一生

留意細節,了解物料,壞了嘗試拯救…… 「其實都是很基本的購物習慣,但要練習要學囉。」因為我們都習慣了「衝動式購物」,也習慣了用錢解決所問題。「我最常收到的留言是:邊度可以買到這個耐用品?」Ken 笑說,「我特登不說的,大家其實只要小心留意,就會知道,問題是大家會不會花時間在此。」


實驗三:一杯咖啡 一個地球

「我們只得一個地球,好似大家成日都忘記了這件事。」Ken 說。這大概也是推動他不斷去想不同的實驗和行動的緣起。他曾經在生活書院的「冬暖日和園遊會」活動上,用一杯咖啡來傳達這個訊息。

「我會手沖咖啡給來參加的朋友,當他們喝完後,會收到一張紙,告訴他們:其實我只有一個杯。」他說。

哦?一個杯?「即是他要把這個杯清洗乾淨,再交還我。大部分人收到紙條後,會有點驚訝,但仍然樂意去洗杯,而且也會洗得特別乾淨。」哦?還是不明白啊。「因為曾經有人為他們洗杯,他們再為別人洗就變得合理,也因為是為別人洗,他們反而特別用心。」

這個形式的活動,他也曾經對小朋友做過,請他們選擇別人用過但洗淨了的杯子,還是即棄紙杯喝柯華田。

 12764331_10205969165323351_6692090350830725347_o 12764365_10205969165083345_8213989032200986434_o

12792224_10205969160803238_1847897797958739530_o

「嗱咁而家你飲完,會唔會洗返乾淨隻杯等下一個小朋友都有得用呀? (隻杯)就好似地球咁,爺爺嫲嫲交比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又交比你咁囉。」

「其實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做綠色運動,也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彼此,為了以後的人。」

無論是「垃圾回魂」或「一物一生」,在他眼中,也是傳遞着同樣的訊息。「我其實都是在『搞事』啦,試下用不同方法,接觸不同的人,講的都是綠色生活的議題。」

「我沒有辦法立刻改變社會。但我會不斷用各種方式的實驗、行動,提醒大家我們的責任。」他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小貼士:

做社會實驗,或社會創新,其實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思考方式?

「要退後一點,找回問題的原點是什麼。」Ken 說,「我們好容易批判做得不夠的人,話人無公德心、唔環保,但有時個問題,可能只是一些設計或技術性的問題。」他舉例,這幾年香港有不少運動好手參加跑山比賽。山路遙遠,他們必需中途補給。

「除了香蕉外,大會最常供應的就是energy gel。跑手們邊跑邊吃,吃完就把包裝紙隨便丟在山上,引來許多環保人士指責。」但Ken 認為,愛跑山的,應該都是喜愛自然的人,怎會貪方便隨意丟垃圾呢?「後來問過跑山的師兄們,才知道,因為energy gel大多黏答答,如果要袋住包裝在身上,又汗又黏,實在很不適。」

這樣看清楚,就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或許並不是(或不只是)跑手們的公德心,而是那塊惱人的包裝紙。

「會不會有不黏答答的energy gel?會不會有可以降解的包裝紙?」Ken說,「我有認真地想過要如何解決這個產品設計的問題!」或者有一種包裝設計是讓energy gel不會漏出來?「對啊,只可惜香港幾乎已經沒有這類型的工業,所以很難做prototype。如果有,我又可以試試… …」

DSC_4779

說到尾,「社會實驗」不只是一個形式,而是一種實驗精神, 孜孜不倦地為我們的城市、社區尋找出路。

(全文完)

Ken 的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THF.observer/

一物一生: https://www.facebook.com/belongingsandlife

 

text by Dy

photo by Andy Wong (另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看更多:
【來吧!我們一起做「社會實驗」】系列源起

《我係乜乜乜》:在電視節目中做社會實驗,為乜?

Ken Tai:一個人的社會實驗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