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聽過 Max講山上院友的需要(方舟之家:建立真正的傷健共融社區),我們更想親身聽院友們的聲音。說起來也慚愧,我們一同在這山上生活了這麼久,也很少像這樣的機會,坐下來好好交流。

南哥和平哥,都是宣道會方舟之家的會友。隔個星期天,他們都會乘坐復康巴從亞公角山頂,鄰舍輔導會怡欣山莊到突破青年村,參加方舟之家的崇拜。這天我們跟着方舟之家的Max,到他們的院舍參觀和聽故事。

怡欣山莊位於亞公角山的最高點,這裏的環境清幽,僻靜得很,是一座綜合康復中心。它的前身是沙田男童院,經過相當大幅度的改建,包括增加無障礙通道,加建可容納三部輪椅的升降機,改裝課室等等,才獲發牌,服務主要是殘疾和智障人士。

南哥和平哥,都是住了五、六年的院友。二人在來到怡欣山莊前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然後在這個山頭相遇。

DSC_2583

南哥

南哥有一半的身體殘缺,手部不能夠正常活動。雖然如此,但他依然熱愛工作,除了在工場做入紙巾等工作,還堅持午飯時間在飯堂幫忙收餐盤。這裏的人都笑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我沒事以前是髮型師,好中意工作。」他笑笑,有點腼腆。後來身體變壞了,需要人照顧,最初三年都是和媽媽一同居住在秀茂坪的私營老人院內。老人院日間會接送南哥到將軍澳的護理中心,做做運動,晚上就回老人院,三年來的生活都是一式一樣。「老人院間中都有一些活動,但一律不准我參加。」啊?為什麼?「因為我不是老人啊。」噢。

DSC_2591

平哥

坐在南哥旁的平哥,則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骨和腳骨完全變形。平哥給人的感覺溫文敦厚,說話很有條理。來山莊前,他一直由家人照顧。直至沙士那一年,家庭裏面對許多困難,姐姐才忍痛幫他申請院舍。一等就等了六年,才來到怡欣山莊。

說到從前的生活,南哥直言以往實在太沉悶了,有一種被困的感覺。來到這裏後,生活過得比從前好一點。南哥說:「我覺得這裏的生活有80分!」。但平哥對山莊的評分則有67分:「我喜歡環境清新,寬敞的地方。外面一幢幢樓宇式的院舍,總令人有一種被困的感覺。這裏好多了。」那為什麼只有67分?「我們想多一些機會出外走走。」南哥和平哥都不約而同說。

被困在「離地」社區?

上來亞公角路的唯一公共交通,就只有專線小巴67K。一個四肢健全的人,都要花大量時間精神在等車,更何況殘疾人士 ── 他們根本連小巴也上不了。南哥直言:「除了院友不方便出外,親友上來山莊探望我們,亦因為交通的問題而受到影響。」平哥的姊姊每星期天都會從西灣河到來探望,風雨不改。每星期天乘67K上來,試過等45分鐘才能上車。「車的班次本身已經很疏,又常常滿座,是真的很困難。」Max也說。這樣的配套,簡直是一個時間上的消耗戰,成為普羅大眾卻步到亞公角山路的原因。

亞公角山路一帶的居民曾建議有關當局興辦一條巴士線,最後卻不了了之。巴士公司的拒絕理由,是因為亞公角山沒有客源,不符合他們的經濟效益。再加上已有專線小巴67K在這裏營運,因此可免則免。「但我們不應該只是單純地談論盈利,巴士既是公共事業,就要照顧社區需要吧。」Max說。如若有一台單層低地台巴士行經亞公角山路,除了能方便這一帶的員工和住宿者外,亦能方便殘疾人士出入,一舉兩得。

事實上,這個山頭的不便,亦令院舍、營地等特別難聘請員工。「他們不能天天坐的士上來開工吧,但等小巴又好容易遲到。如果有其他院舍就腳一點,他們就自然不願上來。」Max 說。

那麼,山莊的院友需要靠什麼才能出走?

「平日我們想出外的話只能依靠的士,如需要復康巴出入山莊的話,就需要在半年前預約才可。」南哥說。再加上怡欣山莊的地理問題,復康巴只會停在門口而不進入院舍。「有時候,連的士也不肯上來,就算你能召的士也沒有用,令人非常生氣!」平哥說,他曾經因為這些交通問題,差點未能到醫院覆診。

DSC_2605

其實,能力好的院友們,最渴望的是能多點與社區連結,這也是院舍的期望。即使山莊環境很美,偶然院友也希望可以出去看別的景色。平時,院舍的職員也會安排不同的活動,接載他們出外。平哥說:「我最近一次外出去了長洲!」院友們亦可以加入不同的協會和病友會,來參加他們的活動。

光是平哥,他已加入了六個會了。每一次活動,會方都有專車接送,這樣便成為了他們出外的另一個渠道。「因為名額和資源問題,每次活動我們要輪流等候,不是每一次都能參加。」平哥笑說。

方便處理?還是方便照顧?

DSC_2577

問到他們平常在院舍,空閒時通常做什麼?平哥和南哥都笑笑,說自己最中意上網,玩遊戲看Facebook。「是啊,是有點像宅男呢。」南哥說。平哥在旁也大笑起來,點頭點頭。若能爭取有一台單層低地台巴士,他們都說自己會多出外走走。

政府在照顧傷殘人士的需要時,雖然受制於一般社區人士的反對意見,往往把院舍安置到天崖海角;但政府的責任是否就此完結?院舍的環境確是清幽怡人,處於山上的最高點,而且地方寬敞,但環境與便利之間的平衡,政府似乎仍有無可推諉的角色。這麼多年來,交通不便的情況仍未妥善處理,運輸署和規劃署等亦似乎未充分考慮院友、家人和員工進出的需要,整體配套需改善之處甚多。

站在社區用家的角度,交通的配套和社區的規劃上,政府各部門之間需要怎樣更好地溝通和計劃呢?

DSC_2628

怡欣山莊花園的葡萄。

(未完待續)

Photo by Andy Wong

Text by Da

Edit by Dyd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亞公角山社區實驗]
(一)源起:亞公角山路在哪裏?

(二)張超雄:看見弱勢羣體的「社區」需要

(三)方舟之家:建立真正的傷健共融社區

(四)南哥和平哥:我們不想只在院舍裏做宅男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