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andy wong
這個星期,忙碌公民不僅是忙碌,而是天天在奔跑。我們已經分不出今天是星期幾,今天是假期還是平日。因為所有的事情如光速般跑過。
「由慢慢開始的公民踩界一小步演變成全城在民主大道上拔足狂奔,民主進程光速前進……今天只做了鍵盤戰士都累到不行,心情逐漸放鬆,精神就開始萎靡。漫漫長路,看見了希望,又有危機,然後突然極度亢奮,為公民社會的實現心裡開出朵朵花,689死都唔辭職又突然爆粗……
我們的症狀由『公民疲勞』(citizens fatigue) 演變為--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公民心理失調症。」另一位一小步編輯說。
好,做一點小回顧,讓大家重溫一下,究竟發生什麼事?
9月22日至26日 全港大罷課
這幾天我們進進出出百萬大道和添馬講堂,嚐到從前雅典講學的學習氣氛和模式。
9月26日晚 學民和學聯呼籲示威重奪公民廣場,學生突破重圍進入廣場靜坐
Breakazine同事身在現場,看着警方首次發放胡椒噴霧,覺得難以接受
9月27日 示威者繼續包圍政總,要求釋放學生
我們輪班制到現場支持,第一次走到防線最前,要戴上全套武裝(雨衣、保鮮紙和雨傘)
9月28日
凌晨:佔中發起人宣佈佔中行動正式開始,在場部分學生不滿離場,議員長毛下跪,希望學生留守
早上:警方封鎖海富天橋,不許人進入政總
中午至下午:人羣在金鐘至灣仔一帶聚集,無路可走,佔據干諾道中及夏愨道全線
傍晚:警方首次展示「警告催淚煙」橫額,然後發射多枚催淚彈驅散人羣,全晚共發射87枚
我們一小步和Breakazine編輯在灣仔附近,首次嚐到/見到催淚氣。
9月29日 全港罷工 佔領行動擴散至銅鑼灣、旺角
我們聚集一起,商討可以做點什麼。
9月30日至10月2日 佔領行動不斷擴大,加入人數急升
我們出動了,開始收集「遮打故事」(#umbrellasofhk)

photo by andy wo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過在最前線,就知道那份恐懼。我們本來都只是普通小市民、鍵盤戰士,因形勢所迫,突然要在警方防線前坐下堵路。那一刻,怯得要命。
你會開始問自己:「到底你為何而來?你爭取的是什麼?值得嗎?」
與此同時,手機開始傳來不同長輩「反佔中」的訊息,各種有邏輯謬誤的文章。你身在現場,只能嘆氣,沒辦法三言兩語把這些年看到的不公不義,看到被壓迫的人的眼淚好好告訴他們。
我們開始想,怎樣才可以還這個運動一個公道,為它留下一個記錄?
這就是「遮打故事」的源頭。
我們在集會現場,訪問公民,請他們細說自己在場的原因。照片和中英文字記錄就上載至「香港真人圖書館」的Facebook Page。(Hashtag為 #umbrellasofhk #遮打故事)
他們的背景、崗位完全不同,「我是護士學生,我想保護在場的示威者」,「我一知道旺角已佔領,就由元朗駕車出來,用貨Van幫手堵路」,「我們是自發而來的,這羣示威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叫老馮,意大利人,住在香港40年,我支持你們爭取應得的東西」……
這些訪問,平衡着我們的心理。某程度上,它們成了我們的救贖。在嘈雜的大環境中,我們聽見微小卻堅定的聲音。他們來集會的原因不一,有人是支持學生,有人是支持佔中,有人不贊定學生衝入公民廣場,更多人反對警察動用催淚彈……但無所謂,大家還是和平共處,彼此尊重,互相幫忙。
面對過最壞的處境,又再看見最好的公民質素。
我們這個城市大概會不再一樣。
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誠邀大家加入 #Umbrellasofhk #遮打故事,請把以下資訊發給我們,一同記錄「遮打故事」,互相打氣,直面真相:
1) 稱呼
2) 你/你們和雨傘的合照
3) 回答以下問題:
– 有沒有參加過公民集會,如有,對上一次是何時?
– 什麼時候開始加入「縮骨遮運動」?
– 可以講一件在你的位置觀察到的事情嗎?
– 你「開遮」是想要守護什麼?